网络直播的传播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5 11:55
近年来,网络直播现象爆红。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达到2亿。2016年更是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准入门槛低,只需一台电脑或一台手机以及一个账号即可实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3亿,占网民总体的 45.6%。随着直播的爆红以及全民直播狂欢,直播乱象频发。网络直播在为广大网友提供娱乐的同时,一些色情、暴力等低俗内容的传播造成了媒介伦理失范,也让直播行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网络直播为大众带来了什么,有哪些伦理问题?网络直播的传播伦理又该如何构建?本文旨在通过解析网络直播概念、特质、分类、兴起原因以及传播伦理概念、伦理的功能表现等为基础来研究网络直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网络传播伦理具有双重性,既有善的可能性,也有恶的可能性,网络直播也有其积极健康的一面和伦理失范的一面。通过具体案例对网络直播中所涉及的伦理现象加以总结。对于网络直播的正面现象如新闻报道的第一线、企业形象和文化的塑造方式和企业营销渠道、知识的互动分享平台、榜样效应下的自我激励等给予肯定。对于网络直播中的负面性加以详细剖析,剖析网络直播中所存在的伦理问题:耻感隐退后的涉黄、涉暴现象瓦解传统文化体系;无聊经济下价值观导向失衡;隐私过度消费,侵犯他人权益;信息欺诈解构媒介公信力;淡化社会责任、言语失范威胁社会秩序构建;对优质内容的竞争引发知识产权、版权等风险。对网络直播所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反思:受众误导,价值错位;社会角色认知错位;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偏差;解构良好道德观;滋生意见领袖,舆论场失控;性别角色隐匿造成他人误解。针对网络直播所存在的伦理问题从多个角度探析其成因,最终从有关部门、法律、社会组织、直播行业、平台、主播、受众等多方位提出可行措施以改善伦理失范现象,净化媒体不良环境,为网络直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更好地引导媒体传播,规范运作。
【学位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06
【部分图文】:
图 1.1 “媒介传播伦理”相关文献指数在 2002 年、2005 年,该相关文献发文量为 2,2006 年发文量仅 1 篇,2007 年有所增长,发文量为 8,在 2000 年、2009 年对该选题研究减为 2 篇,之后成上升趋势,到 2011 年达到该选题研究的高峰期,发表文献 17 篇,环比增长 89%,之后逐渐回落,到 2014 年达到低潮,文献发文量 9 篇,在 2015 年文献发文量回升,达到 13 篇。如图 1.2 所示。图 1.2 “传播伦理”相关关键字文献数量统计
图 1.1 “媒介传播伦理”相关文献指数在 2002 年、2005 年,该相关文献发文量为 2,2006 年发文量仅 1 篇,2007 年有所增长,发文量为 8,在 2000 年、2009 年对该选题研究减为 2 篇,之后成上升趋势,到 2011 年达到该选题研究的高峰期,发表文献 17 篇,环比增长 89%,之后逐渐回落,到 2014 年达到低潮,文献发文量 9 篇,在 2015 年文献发文量回升,达到 13 篇。如图 1.2 所示。
图 1.3 “网络直播”相关文献指数从 1982 年开始到 1995 年均为相关关部分键字文献 1 篇,但都为新闻与传播学以外的研究领域,如《新一代的直播卫星行波管》等。之后相关文献发文量逐渐增多,但多为互联网、信息等其他领域的技术类研究,在 2015 年有关新闻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直播的相关文献大幅增加,与其他各学科共发文 348 篇。如图 1.4 所示。图 1.4 “网络直播”相关关键字文献数量统计
本文编号:2812989
【学位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06
【部分图文】:
图 1.1 “媒介传播伦理”相关文献指数在 2002 年、2005 年,该相关文献发文量为 2,2006 年发文量仅 1 篇,2007 年有所增长,发文量为 8,在 2000 年、2009 年对该选题研究减为 2 篇,之后成上升趋势,到 2011 年达到该选题研究的高峰期,发表文献 17 篇,环比增长 89%,之后逐渐回落,到 2014 年达到低潮,文献发文量 9 篇,在 2015 年文献发文量回升,达到 13 篇。如图 1.2 所示。图 1.2 “传播伦理”相关关键字文献数量统计
图 1.1 “媒介传播伦理”相关文献指数在 2002 年、2005 年,该相关文献发文量为 2,2006 年发文量仅 1 篇,2007 年有所增长,发文量为 8,在 2000 年、2009 年对该选题研究减为 2 篇,之后成上升趋势,到 2011 年达到该选题研究的高峰期,发表文献 17 篇,环比增长 89%,之后逐渐回落,到 2014 年达到低潮,文献发文量 9 篇,在 2015 年文献发文量回升,达到 13 篇。如图 1.2 所示。
图 1.3 “网络直播”相关文献指数从 1982 年开始到 1995 年均为相关关部分键字文献 1 篇,但都为新闻与传播学以外的研究领域,如《新一代的直播卫星行波管》等。之后相关文献发文量逐渐增多,但多为互联网、信息等其他领域的技术类研究,在 2015 年有关新闻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直播的相关文献大幅增加,与其他各学科共发文 348 篇。如图 1.4 所示。图 1.4 “网络直播”相关关键字文献数量统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骐;;社会化网络时代的粉丝经济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11期
2 杨江华;鄢佩;;集体行为视野下的网络走红现象探析[J];中州学刊;2015年10期
3 杨庆国;陈敬良;;网络红人形象传播及其符号互动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07期
4 王利明;;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J];法学家;2012年01期
5 陈晨;;“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6 史学清;汪涌;;避风港还是风暴角——解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J];知识产权;2009年02期
7 李闻莺;;试析新闻传播研究中“伦理”和“道德”的混淆[J];新闻世界;2009年03期
8 赵华;;对“网络红人”形成原因的伦理反思[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9 王海明;;伦理学:做人还是治人的科学[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刘晓玲;;谁在制造网络红人?[J];信息产业报道;2006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邓辉;女性网络红人现象的文化解读[D];湘潭大学;2012年
2 张子娟;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红人”现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李宇婧;女性网络红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项冰;大众传媒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价值取向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2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12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