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偶像塑造的伦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03:45
偶像在人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代社会都十分重视偶像的塑造。由于社会状况的不同,偶像塑造的主体各有不同。在传统社会,官方一直是塑造偶像的主体,到了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大众媒介在偶像塑造中异军突起,成为掌握塑造偶像话语霸权的主要力量。大众媒介在现代偶像塑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大众媒介在偶像塑造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物化、娱乐化、低俗化甚至恶俗化、道德人格和道德理想缺失等。当偶像被物化为引导消费的符码,具有消费功能的偶像颠覆传统意义上作为道德标杆和精神象征的偶像,则会导致物欲得以支配人性,人类心灵缺乏人文精神的观照,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潮。当偶像被塑造为娱乐工具及戏谑、恶搞的对象,偶像的道德人格和价值、尊严被漠视、践踏,则会导致严肃和宏大叙事遭消解,经典和崇高被解构,娱乐和轻佻成为时尚,低俗和恶俗颠覆主流和理性。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人们的精神世界将变得异常颓废、虚无空洞,自恋的满足感会挤走理性的超越和批判,人生信仰、道德理想都将被抛至九霄云外。最终的局面将是,在这个社会里,模范成为“愚昧”的代名词,英雄是寂寞的独行者,人们很难寻得作为价值...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偶像塑造溯源和大众媒介偶像塑造
第一节 偶像和偶像塑造溯源
一、传统偶像塑造和偶像崇拜
二、建国初30年偶像塑造和偶像崇拜
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大众媒介偶像塑造
一、媒介化生存:大众媒介偶像塑造的物质准备
二、大众媒介的环境建构功能:塑造偶像的必要条件
三、大众媒介语境中的偶像塑造变迁
第二章 消费偶像颠覆精神偶像:偶像的物化
第一节 大众媒介塑造消费偶像的策略
一、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偶像
二、感觉主义策略——快感与幻觉
三、炫耀性消费的心理策略
第二节 偶像的物化
第三章 单一化压倒多元化:偶像塑造的娱乐化
第一节 人类对多元偶像的需求
第二节 偶像塑造的娱乐化
一、娱乐偶像的过度塑造
二、精神偶像的娱乐化塑造
第四章 偶像"祛魅"后的低俗和虚无
第一节 多元文化社会的偶像"祛魅"
一、多元文化社会呼唤世俗化偶像
二、现代偶像的"祛魅"历程
第二节 偶像塑造从世俗滑向低俗
一、无度炒作隐私
二、着力聚焦色情
第三节 偶像"祛魅"后的虚无与自恋
一、偶像"祛魅"引发虚无主义盛行
二、虚无滋生的集体自恋症候
三、在自恋中摇摆的"自我确认"
第五章 "审丑"盛行:偶像塑造走向恶俗
第一节 "审丑"需求的演变
第二节 病态的"审丑"
第三节 在解构偶像中"审丑"
第六章 偶像塑造中道德人格和道德理想缺失
第一节 偶像塑造中道德人格的缺失
一、大众媒介助推缺乏独立道德人格的偶像炒作
二、大众媒介对偶像病态人格的包容
三、大众媒介面对偶像道德责任缺失时的失语
第二节 偶像塑造中道德理想的缺位
第七章 偶像塑造的伦理责任和塑造策略
第一节 突显偶像的精神功能
一、义与利的正确抉择
二、"新理性"取代工具理性
第二节 承担社会责任 重塑偶像道德人格
第三节 坚持核心价值观 塑造多元偶像
一、塑造道德英雄
二、塑造行业榜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媒社会责任的伦理审视[J]. 逯改. 兰州学刊. 2007(09)
[2]“媚俗”与当前影视文化的生态失衡[J]. 刘文良. 中州学刊. 2007(05)
[3]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J]. 郭清鉴,柳妮. 青年记者. 2007(15)
[4]论“文革”中个人崇拜对科学社会主义信仰的危害[J]. 何永红.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5]中西信仰观之辨[J]. 邓晓芒. 东南学术. 2007(02)
[6]偶像的再祛魅:大众文化生产的新机制[J]. 王洁群,王建香. 新闻界. 2006(06)
[7]大众传媒与审美文化——从“芙蓉姐姐”审丑教育的真人秀谈起[J]. 邓迪,刘敏.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
[8]文学的“祛魅”及其他[J]. 陶东风. 山花. 2006(01)
[9]文学的祛魅[J]. 陶东风. 文艺争鸣. 2006(01)
[10]“审丑”迷误:主体审视意识匮乏的当今影视[J]. 蒋青林. 理论与创作. 2005(06)
博士论文
[1]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 万增奎.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社会变革的道德透视[D]. 郝相钦.北京师范大学 2008
[3]我国货币拜物教及其图腾崇拜研究[D]. 李独奇.厦门大学 2008
[4]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 徐秦法.吉林大学 2007
[5]解构与重建—十七年文学中的伦理嬗变[D]. 吕海琛.吉林大学 2007
[6]贫困、道德与焦虑[D]. 孙咏莉.中央民族大学 2007
[7]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 尹晓丽.复旦大学 2007
[8]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 康宇.黑龙江大学 2007
[9]伦理学视阈中的尊重[D]. 周治华.复旦大学 2007
[10]大众叙事与精神家园[D]. 梁英.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60667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偶像塑造溯源和大众媒介偶像塑造
第一节 偶像和偶像塑造溯源
一、传统偶像塑造和偶像崇拜
二、建国初30年偶像塑造和偶像崇拜
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大众媒介偶像塑造
一、媒介化生存:大众媒介偶像塑造的物质准备
二、大众媒介的环境建构功能:塑造偶像的必要条件
三、大众媒介语境中的偶像塑造变迁
第二章 消费偶像颠覆精神偶像:偶像的物化
第一节 大众媒介塑造消费偶像的策略
一、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偶像
二、感觉主义策略——快感与幻觉
三、炫耀性消费的心理策略
第二节 偶像的物化
第三章 单一化压倒多元化:偶像塑造的娱乐化
第一节 人类对多元偶像的需求
第二节 偶像塑造的娱乐化
一、娱乐偶像的过度塑造
二、精神偶像的娱乐化塑造
第四章 偶像"祛魅"后的低俗和虚无
第一节 多元文化社会的偶像"祛魅"
一、多元文化社会呼唤世俗化偶像
二、现代偶像的"祛魅"历程
第二节 偶像塑造从世俗滑向低俗
一、无度炒作隐私
二、着力聚焦色情
第三节 偶像"祛魅"后的虚无与自恋
一、偶像"祛魅"引发虚无主义盛行
二、虚无滋生的集体自恋症候
三、在自恋中摇摆的"自我确认"
第五章 "审丑"盛行:偶像塑造走向恶俗
第一节 "审丑"需求的演变
第二节 病态的"审丑"
第三节 在解构偶像中"审丑"
第六章 偶像塑造中道德人格和道德理想缺失
第一节 偶像塑造中道德人格的缺失
一、大众媒介助推缺乏独立道德人格的偶像炒作
二、大众媒介对偶像病态人格的包容
三、大众媒介面对偶像道德责任缺失时的失语
第二节 偶像塑造中道德理想的缺位
第七章 偶像塑造的伦理责任和塑造策略
第一节 突显偶像的精神功能
一、义与利的正确抉择
二、"新理性"取代工具理性
第二节 承担社会责任 重塑偶像道德人格
第三节 坚持核心价值观 塑造多元偶像
一、塑造道德英雄
二、塑造行业榜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媒社会责任的伦理审视[J]. 逯改. 兰州学刊. 2007(09)
[2]“媚俗”与当前影视文化的生态失衡[J]. 刘文良. 中州学刊. 2007(05)
[3]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J]. 郭清鉴,柳妮. 青年记者. 2007(15)
[4]论“文革”中个人崇拜对科学社会主义信仰的危害[J]. 何永红.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5]中西信仰观之辨[J]. 邓晓芒. 东南学术. 2007(02)
[6]偶像的再祛魅:大众文化生产的新机制[J]. 王洁群,王建香. 新闻界. 2006(06)
[7]大众传媒与审美文化——从“芙蓉姐姐”审丑教育的真人秀谈起[J]. 邓迪,刘敏.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
[8]文学的“祛魅”及其他[J]. 陶东风. 山花. 2006(01)
[9]文学的祛魅[J]. 陶东风. 文艺争鸣. 2006(01)
[10]“审丑”迷误:主体审视意识匮乏的当今影视[J]. 蒋青林. 理论与创作. 2005(06)
博士论文
[1]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 万增奎.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社会变革的道德透视[D]. 郝相钦.北京师范大学 2008
[3]我国货币拜物教及其图腾崇拜研究[D]. 李独奇.厦门大学 2008
[4]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 徐秦法.吉林大学 2007
[5]解构与重建—十七年文学中的伦理嬗变[D]. 吕海琛.吉林大学 2007
[6]贫困、道德与焦虑[D]. 孙咏莉.中央民族大学 2007
[7]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 尹晓丽.复旦大学 2007
[8]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 康宇.黑龙江大学 2007
[9]伦理学视阈中的尊重[D]. 周治华.复旦大学 2007
[10]大众叙事与精神家园[D]. 梁英.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60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6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