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的互动仪式研究 ——以“抖音”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2 00:43
新媒体时代,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流量速度的大幅提升,7.88亿人都拥有自己的智能终端1,移动短视频应用凭借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特点应运而生,“短平快”的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促使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与日常生活结合。用户渴望利用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了解到生动立体的信息,短视频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更易于碎片化消费和社会化传播,无论是在互联网还是在日常的人际互动过程中,短视频所引发的话题也经常被当作交流的谈资,进一步增强了互动性。移动短视频与社交媒体的相结合,借助移动短视频搭建了一个新颖的社交平台,活络了用户之间的互动,改变了用户互动的方式,并且逐渐深入用户生活,已成为当前风头正劲的移动应用。但作为新媒体的代表,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受大众青睐的同时,也有一些负面信息的出现,为更加深入了解这一新媒体事物对大众的影响,以引导和管理在虚拟社交平台中大众的行为,对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的相关互动研究实属必要。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通过对移动短视频应用的在线观察,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抖音”受大众青睐的原因,运用互动仪式理论探讨了以...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互动仪式链的由来
(二)关于移动短视频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与抖音短视频
一、移动短视频
(一)移动短视频
(二)移动短视频发展历程
(三)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特点
二、抖音
(一)抖音的出现
(二)抖音短视频内容类型
(三)抖音的主要互动功能
第三章 抖音短视频中互动主体分析
一、抖音短视频中互动主体定量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抖音用户分析
(三)抖音用户互动偏好
二、抖音短视频中互动主体的定性分析
(一)访谈对象的选取
(二)访谈对象的梳理
第四章 抖音短视频中的互动仪式构成
一、抖音中的互动仪式要素
(一)平台:身体缺场与虚拟在场
(二)设限:相互认同设限局外人
(三)内容:共同关注产生焦点
(四)情感:情感体验共享升华
二、抖音中的自我互动——“主我”与“客我”的对话
(一)展现主我,记录生活
(二)美化客我,期望认同
(三)主我与客我对话
三、抖音中的个体与他者互动——情感分层呈现不同互动方式
(一)高端情感能量:二次创作
(二)中端情感能量:点赞常态
(三)低端情感能量:退出应用卸载抖音
四、抖音中个体与典型群体互动——弱化权力仪式
第五章 抖音短视频中的互动结果
一、抖音平台互动仪式的产出结果
(一)成员身份感
(二)个体的情感能量
(三)群体符号
(四)道德感
二、抖音平台互动仪式链的形成
(一)互动仪式市场的形成
(二)抖音互动仪式链的形成
三、抖音平台互动环境的良莠不齐
(一)抖音平台正能量传播新阵地
(二)抖音平台互动缺乏有力监管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视频分享中的“自我呈现”——基于戈夫曼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的观察与思考[J]. 王长潇,刘瑞一. 当代传播. 2013(03)
[2]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研究——基于人人网[J]. 王嘉,戴艳军,王智宇. 中国青年研究. 2012(07)
[3]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比较:从社会交往的视角[J]. 陈书琴,何文晟. 黑龙江史志. 2009(16)
[4]报的运作方位[J]. 翟学伟. 社会学研究. 2007(01)
[5]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学分析[J]. 马红亮. 中国远程教育. 2006(09)
[6]情感能量的理性化分析——试论柯林斯的“互动仪式市场模型”[J]. 王鹏,林聚任.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7]从社会学视角解析虚拟社会交往[J]. 陈晓强,胡新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09)
[8]网络社会的本质:一种数字化社会关系结构[J]. 戚攻.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9]青少年社会交往: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述要[J]. 宋振韶,金盛华. 心理科学. 2001(06)
[10]论虚拟社区与人际互动[J]. 彭华民,侯莹.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博士论文
[1]颠覆与重构—数字交往时代的主体性研究[D]. 张军锐.上海大学 2016
[2]特定事件情境下中文微博用户情感挖掘与传播研究[D]. 纪雪梅.南开大学 2014
[3]人是媒介的尺度[D]. 郑燕.山东大学 2014
[4]微博仪式互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 李霞.南开大学 2013
[5]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网络意见领袖研究[D]. 王嘉.大连理工大学 2013
[6]表演的狂欢:网络社会的个体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D]. 陈静茜.复旦大学 2013
[7]做人之道:熟人社会中的自我实现[D]. 王德福.华中科技大学 2013
[8]移动社交网络结构和行为研究及其应用[D]. 夏虎.电子科技大学 2012
[9]去角色互动:赛博空间中陌生人互动的研究[D]. 屈勇.南京大学 2011
[10]数字公共艺术的“场”性研究[D]. 蔡顺兴.上海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草根群体在短视频中的自我呈现[D]. 张廉.西北大学 2018
[2]基于网络民族志调查的“抖音”短视频APP用户研究[D]. 孔宵.山东大学 2018
[3]移动短视频应用的内容生产及传播模式研究[D]. 田斌.河北经贸大学 2018
[4]基于社群化的PUGC模式移动短视频平台交互设计研究[D]. 邵瀚瑶.山东大学 2018
[5]网络时代社会交往的转变研究[D]. 张瑞敏.黑龙江大学 2018
[6]移动短视频的建构与发展研究[D]. 于凤仪.安徽大学 2018
[7]从“映客直播”看泛娱乐网络直播互动[D]. 丁家佳.安徽大学 2017
[8]网红与粉丝在微博中的互动仪式研究[D]. 颜笑宇.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7
[9]短视频的传播策略及效果研究[D]. 李晓彤.安徽大学 2017
[10]UGC模式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研究[D]. 戚旭然.暨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8240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互动仪式链的由来
(二)关于移动短视频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与抖音短视频
一、移动短视频
(一)移动短视频
(二)移动短视频发展历程
(三)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特点
二、抖音
(一)抖音的出现
(二)抖音短视频内容类型
(三)抖音的主要互动功能
第三章 抖音短视频中互动主体分析
一、抖音短视频中互动主体定量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抖音用户分析
(三)抖音用户互动偏好
二、抖音短视频中互动主体的定性分析
(一)访谈对象的选取
(二)访谈对象的梳理
第四章 抖音短视频中的互动仪式构成
一、抖音中的互动仪式要素
(一)平台:身体缺场与虚拟在场
(二)设限:相互认同设限局外人
(三)内容:共同关注产生焦点
(四)情感:情感体验共享升华
二、抖音中的自我互动——“主我”与“客我”的对话
(一)展现主我,记录生活
(二)美化客我,期望认同
(三)主我与客我对话
三、抖音中的个体与他者互动——情感分层呈现不同互动方式
(一)高端情感能量:二次创作
(二)中端情感能量:点赞常态
(三)低端情感能量:退出应用卸载抖音
四、抖音中个体与典型群体互动——弱化权力仪式
第五章 抖音短视频中的互动结果
一、抖音平台互动仪式的产出结果
(一)成员身份感
(二)个体的情感能量
(三)群体符号
(四)道德感
二、抖音平台互动仪式链的形成
(一)互动仪式市场的形成
(二)抖音互动仪式链的形成
三、抖音平台互动环境的良莠不齐
(一)抖音平台正能量传播新阵地
(二)抖音平台互动缺乏有力监管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视频分享中的“自我呈现”——基于戈夫曼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的观察与思考[J]. 王长潇,刘瑞一. 当代传播. 2013(03)
[2]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研究——基于人人网[J]. 王嘉,戴艳军,王智宇. 中国青年研究. 2012(07)
[3]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比较:从社会交往的视角[J]. 陈书琴,何文晟. 黑龙江史志. 2009(16)
[4]报的运作方位[J]. 翟学伟. 社会学研究. 2007(01)
[5]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学分析[J]. 马红亮. 中国远程教育. 2006(09)
[6]情感能量的理性化分析——试论柯林斯的“互动仪式市场模型”[J]. 王鹏,林聚任.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7]从社会学视角解析虚拟社会交往[J]. 陈晓强,胡新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09)
[8]网络社会的本质:一种数字化社会关系结构[J]. 戚攻.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9]青少年社会交往: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述要[J]. 宋振韶,金盛华. 心理科学. 2001(06)
[10]论虚拟社区与人际互动[J]. 彭华民,侯莹.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博士论文
[1]颠覆与重构—数字交往时代的主体性研究[D]. 张军锐.上海大学 2016
[2]特定事件情境下中文微博用户情感挖掘与传播研究[D]. 纪雪梅.南开大学 2014
[3]人是媒介的尺度[D]. 郑燕.山东大学 2014
[4]微博仪式互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 李霞.南开大学 2013
[5]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网络意见领袖研究[D]. 王嘉.大连理工大学 2013
[6]表演的狂欢:网络社会的个体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D]. 陈静茜.复旦大学 2013
[7]做人之道:熟人社会中的自我实现[D]. 王德福.华中科技大学 2013
[8]移动社交网络结构和行为研究及其应用[D]. 夏虎.电子科技大学 2012
[9]去角色互动:赛博空间中陌生人互动的研究[D]. 屈勇.南京大学 2011
[10]数字公共艺术的“场”性研究[D]. 蔡顺兴.上海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草根群体在短视频中的自我呈现[D]. 张廉.西北大学 2018
[2]基于网络民族志调查的“抖音”短视频APP用户研究[D]. 孔宵.山东大学 2018
[3]移动短视频应用的内容生产及传播模式研究[D]. 田斌.河北经贸大学 2018
[4]基于社群化的PUGC模式移动短视频平台交互设计研究[D]. 邵瀚瑶.山东大学 2018
[5]网络时代社会交往的转变研究[D]. 张瑞敏.黑龙江大学 2018
[6]移动短视频的建构与发展研究[D]. 于凤仪.安徽大学 2018
[7]从“映客直播”看泛娱乐网络直播互动[D]. 丁家佳.安徽大学 2017
[8]网红与粉丝在微博中的互动仪式研究[D]. 颜笑宇.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7
[9]短视频的传播策略及效果研究[D]. 李晓彤.安徽大学 2017
[10]UGC模式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研究[D]. 戚旭然.暨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82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18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