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7 13:59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公共事件传播变得十分迅速,大众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网络舆情中良莠不齐、情绪化和非理性化的信息泛滥,容易引发公共危机,即出现群体极化现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民意快捷的反馈渠道,成为社会情绪丰富的展示窗口。面对如此庞杂的网络舆情,政府如何了解网络舆情背后的社情民意,探索应对策略,是网络舆情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者运用多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围绕网络舆情演化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这些成果为研究探讨具有中国特性的网络舆情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定性分析网络舆情虚拟社区的特性,构建网络舆情演化模型,分析网络舆情演化影响因素,找出影响因素在网络舆情群体极化中的影响规律,为网络舆情的监管提供方法性指导和理论依据。首先分析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的群体极化,总结并提出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四种现象:单极聚化、两极分化、多极裂化和零极淡化。分析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因素,把影响因素分归纳为:事件透明度、网民理性度和舆情热度,其中舆情热度又包括:环境热度、时间热度、关注热度、发帖热度,以及时间。找出影响因素对群体极化的影响关系。构建影响因素的统计方法,分析演化影响...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选题来源
1.2 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结构安排和创新工作
2 相关研究理论
2.1 元胞自动机原理
2.1.1 元胞自动机的定义
2.1.2 元胞自动机的应用
2.2 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效应
2.2.1 小世界效应特性
2.2.2 小世界网络构建算法
2.3 复杂网络的无标度特性
2.3.1 无标度特性
2.3.2 无标度网络构造算法
3 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演化影响因素分析
3.1 网络舆情
3.1.1 舆情
3.1.2 网络舆情的特性
3.2 网络舆情演化对群体极化的影响分析
3.2.1 网络舆情演化的生命周期
3.2.2 网络舆情演化的群体极化现象
3.3 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网络舆情演化影响因素
3.3.2 影响因素动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网络舆情演化迁移元胞模型
4.1 网络舆情的迁移元胞特性分析
4.1.1 网络舆情虚拟社区
4.1.2 网络舆情迁移元胞特性
4.2 迁移元胞演化模型
4.2.1 模型定义
4.2.2 标准化自信度多数规则
4.2.3 迁移元胞模型
4.3 仿真试验
4.3.1 变量选择和数据预处理
4.3.2 仿真试验
4.3.3 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小世界效应下的网络舆情演化迁移元胞模型
5.1 网络舆情的小世界效应特性
5.1.1 网络舆情的小世界网络社区
5.1.2 网络舆情的小世界网络构造算法
5.2 小世界效应迁移元胞演化模型
5.2.1 模型定义
5.2.2 倾向度转换规则
5.2.3 小世界效应迁移元胞模型
5.3 仿真试验
5.3.1 变量选择和数据预处理
5.3.2 仿真试验
5.3.3 仿真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无标度特性下的网络舆情演化迁移元胞模型
6.1 网络舆情的无标度特性
6.1.1 网络舆情的无标度网络社区
6.1.2 网络舆情的无标度网络构造算法
6.2 无标度特性迁移元胞演化模型
6.2.1 模型定义
6.2.2 观点形成阶段
6.2.3 观点交互阶段
6.2.4 二阶段网络舆情演化模型
6.3 仿真试验
6.3.1 变量选择和数据预处理
6.3.2 仿真试验
6.3.3 仿真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7.1 网络舆情管理的目标与依据
7.1.1 网络舆情管理的目标
7.1.2 网络舆情管理的依据
7.2 严格把控网络舆情演化空间的邻域元胞影响
7.2.1 网络舆情虚拟社区的舆情演化特性
7.2.2 提高网民的网络文化素养
7.3 强化引导小世界效应网络社区的倾向度转换
7.3.1 小世界效应网络社区的舆情演化特性
7.3.2 构建良好的网络参与秩序
7.4 紧密关注无标度特性网络社区的网民极化动态
7.4.1 无标度特性网络社区的舆情演化特性
7.4.2 引导传统媒体和意见领袖的理性行为
7.5 本章小结
8 本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本文结论
8.2 本文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课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线性遗传程序设计算法[J]. 周恺卿,乐晓波,潘小海,莫礼平. 计算机工程. 2011(16)
[2]基于元胞自动机考虑传播延迟的复杂网络病毒传播研究[J]. 王亚奇,蒋国平. 物理学报. 2011(08)
[3]螺旋波动力学性质的元胞自动机有向小世界网络研究[J]. 田昌海,邓敏艺,孔令江,刘慕仁. 物理学报. 2011(08)
[4]考虑驾驶心理的城市双车道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J]. 华雪东,王炜,王昊. 物理学报. 2011(08)
[5]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隐性知识传递仿真研究[J]. 王路帮,钱省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6]社会化网络时代舆情变动的基本机制与科学管理研究[J]. 李遵白. 前沿. 2010(21)
[7]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森林水源涵养量模型新方法——概念与理论框架[J]. 王晓学,李叙勇,莫菲,江燕. 生态学报. 2010(20)
[8]基于直觉模糊推理的网络舆情预警方法[J]. 李弼程,王瑾,林琛.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09)
[9]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原理及集群决策研究[J]. 谢科范,赵湜,陈刚,蔡文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10]网络舆情反沉默螺旋研究——以“中华女事件”为例[J]. 陈强,曾润喜,徐晓林. 情报杂志. 2010(08)
博士论文
[1]关于网络舆论演进的若干问题研究[D]. 朱国东.北京交通大学 2009
[2]网络舆论传播中若干算法的研究[D]. 张立.北京交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网络语义挖掘的舆情监测预警研究[D]. 刘恒文.武汉理工大学 2010
[2]网络舆情发现与角色分析研究[D]. 范琳琳.西南交通大学 2009
[3]WEB舆情观点挖掘关键技术研究[D]. 杨勇涛.电子科技大学 2009
[4]基于搜索引擎索引分析的互联网舆情监控研究[D]. 熊潇.上海交通大学 2009
[5]关于增强我国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问题的思考[D]. 胡维娜.西北大学 2008
[6]网络舆情信息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D]. 刘毅.天津外国语学院 2007
[7]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与调控策略研究[D]. 刘昊.电子科技大学 2007
[8]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海南.河北大学 2006
[9]中国网络舆论现状及引导方略[D]. 谭萍.郑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69758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选题来源
1.2 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结构安排和创新工作
2 相关研究理论
2.1 元胞自动机原理
2.1.1 元胞自动机的定义
2.1.2 元胞自动机的应用
2.2 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效应
2.2.1 小世界效应特性
2.2.2 小世界网络构建算法
2.3 复杂网络的无标度特性
2.3.1 无标度特性
2.3.2 无标度网络构造算法
3 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演化影响因素分析
3.1 网络舆情
3.1.1 舆情
3.1.2 网络舆情的特性
3.2 网络舆情演化对群体极化的影响分析
3.2.1 网络舆情演化的生命周期
3.2.2 网络舆情演化的群体极化现象
3.3 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网络舆情演化影响因素
3.3.2 影响因素动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网络舆情演化迁移元胞模型
4.1 网络舆情的迁移元胞特性分析
4.1.1 网络舆情虚拟社区
4.1.2 网络舆情迁移元胞特性
4.2 迁移元胞演化模型
4.2.1 模型定义
4.2.2 标准化自信度多数规则
4.2.3 迁移元胞模型
4.3 仿真试验
4.3.1 变量选择和数据预处理
4.3.2 仿真试验
4.3.3 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小世界效应下的网络舆情演化迁移元胞模型
5.1 网络舆情的小世界效应特性
5.1.1 网络舆情的小世界网络社区
5.1.2 网络舆情的小世界网络构造算法
5.2 小世界效应迁移元胞演化模型
5.2.1 模型定义
5.2.2 倾向度转换规则
5.2.3 小世界效应迁移元胞模型
5.3 仿真试验
5.3.1 变量选择和数据预处理
5.3.2 仿真试验
5.3.3 仿真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无标度特性下的网络舆情演化迁移元胞模型
6.1 网络舆情的无标度特性
6.1.1 网络舆情的无标度网络社区
6.1.2 网络舆情的无标度网络构造算法
6.2 无标度特性迁移元胞演化模型
6.2.1 模型定义
6.2.2 观点形成阶段
6.2.3 观点交互阶段
6.2.4 二阶段网络舆情演化模型
6.3 仿真试验
6.3.1 变量选择和数据预处理
6.3.2 仿真试验
6.3.3 仿真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7.1 网络舆情管理的目标与依据
7.1.1 网络舆情管理的目标
7.1.2 网络舆情管理的依据
7.2 严格把控网络舆情演化空间的邻域元胞影响
7.2.1 网络舆情虚拟社区的舆情演化特性
7.2.2 提高网民的网络文化素养
7.3 强化引导小世界效应网络社区的倾向度转换
7.3.1 小世界效应网络社区的舆情演化特性
7.3.2 构建良好的网络参与秩序
7.4 紧密关注无标度特性网络社区的网民极化动态
7.4.1 无标度特性网络社区的舆情演化特性
7.4.2 引导传统媒体和意见领袖的理性行为
7.5 本章小结
8 本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本文结论
8.2 本文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课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线性遗传程序设计算法[J]. 周恺卿,乐晓波,潘小海,莫礼平. 计算机工程. 2011(16)
[2]基于元胞自动机考虑传播延迟的复杂网络病毒传播研究[J]. 王亚奇,蒋国平. 物理学报. 2011(08)
[3]螺旋波动力学性质的元胞自动机有向小世界网络研究[J]. 田昌海,邓敏艺,孔令江,刘慕仁. 物理学报. 2011(08)
[4]考虑驾驶心理的城市双车道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J]. 华雪东,王炜,王昊. 物理学报. 2011(08)
[5]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隐性知识传递仿真研究[J]. 王路帮,钱省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6]社会化网络时代舆情变动的基本机制与科学管理研究[J]. 李遵白. 前沿. 2010(21)
[7]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森林水源涵养量模型新方法——概念与理论框架[J]. 王晓学,李叙勇,莫菲,江燕. 生态学报. 2010(20)
[8]基于直觉模糊推理的网络舆情预警方法[J]. 李弼程,王瑾,林琛.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09)
[9]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原理及集群决策研究[J]. 谢科范,赵湜,陈刚,蔡文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10]网络舆情反沉默螺旋研究——以“中华女事件”为例[J]. 陈强,曾润喜,徐晓林. 情报杂志. 2010(08)
博士论文
[1]关于网络舆论演进的若干问题研究[D]. 朱国东.北京交通大学 2009
[2]网络舆论传播中若干算法的研究[D]. 张立.北京交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网络语义挖掘的舆情监测预警研究[D]. 刘恒文.武汉理工大学 2010
[2]网络舆情发现与角色分析研究[D]. 范琳琳.西南交通大学 2009
[3]WEB舆情观点挖掘关键技术研究[D]. 杨勇涛.电子科技大学 2009
[4]基于搜索引擎索引分析的互联网舆情监控研究[D]. 熊潇.上海交通大学 2009
[5]关于增强我国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问题的思考[D]. 胡维娜.西北大学 2008
[6]网络舆情信息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D]. 刘毅.天津外国语学院 2007
[7]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与调控策略研究[D]. 刘昊.电子科技大学 2007
[8]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海南.河北大学 2006
[9]中国网络舆论现状及引导方略[D]. 谭萍.郑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69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69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