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至五四中国报刊思想启蒙递嬗研究 ——以《时务报》、《新民丛报》与《新青年》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7-18 11:16
胡适先生曾在1923年于友人信中说:“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三份报刊”代表“三个时代”,其语境更多的是从思想启蒙角度切入的。近代中国报刊参与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理性建构,反映着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轨迹。以三份报刊为主要研究中心,透过戊戌到五四时期近代中国报人思想启蒙的递嬗逻辑,体知近代知识分子借报刊之力进行思想启蒙的路径。从而厘清启蒙在中国现代化中的逻辑演进,冷静洞察近代中国的启蒙内蕴,给我国当下公民意识提升、实现民族复兴以现实参考。戊戌至五四,是一段中国近代报刊思想启蒙由萌芽走向高潮的光辉历史。就启蒙者而言,从《时务报》、《新民丛报》再到《新青年》,启蒙群体的知识结构由新旧杂糅走向学贯中西;群体集结由人际关系的短视走向群体聚合的自觉;社会理想由“求变”、“新民”到“人”的共同发现,最终实现了由开明士绅向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丕变”。就启蒙对象而言,由最初的“读者有所指”的官员士绅到新旧学堂学子、留日学生、士绅名流,再扩至进步青年以及社会各阶层知识分子,读者群体不断扩大。可启蒙空间也不断扩大,由守常图新的艰难,到变渡的纠结,再...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842年前传教士在清朝发行的中文书籍据数据统计,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主要出版发行宗教
图 2 1842-1900 年中文书籍世俗读物发行种类增长示意图①43 年至 1860 年,这一时期传教士们凭借不平等条约的条例,进入中国,推动了西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翻译著作,十七年内,世俗读物大幅他们开始翻译西方医药、数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书籍,译书的范围。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呈现两个新的特征:译书内容虽仍以宗教内容为分译著者开始翻译较为系统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如《天文略论》、《》等②。其次,译著者群体结构发生新的变化。由鸦片战争之前的传教部分本土学人参与,西学之风渐入中国。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思封闭性政策与文化,社会风气一时难以开化,愚昧保守的国民心理并未观,魏源编译的号称“19 世纪下半叶国人所编最详细的世界地理著作《》在 20 年间印数也只有“一千部左右”③。从 1860 年到 1890 年,西学东渐进入发展期。此时洋务运动蓬勃兴起
图 3 1902-1904 西方翻译著作内容比重如图所示,在 1902 至 1904 年间翻译出版的西学书籍中,社会科学 136 种,25.5%,哲学 34 种,占 6.5%;历史地理 128 种,占总数的 24%,之前作为译点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大幅度减少,分别占总数的 21%和 10.5%。纵观西学传入的全过程,前面的“三个阶段”是西学译著数量不断增多的过西学传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西学著作或文章急速增长。而从“质”上分西学的内涵与外延均有相当程度的进展与变化。首先是西学的翻译主体与传体发生变化。其实不难发现,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外国传教士是西学的传播者。甲午战争后,戊戌维新至五四时,西学传播呈现几何级的增长趋势,主体以国人为主,尤以留学生、留学经历的学者居多。传播主体已转变为中想启蒙先驱,他们通过报刊、学堂、学会传播西学;他们走出国门体验西学。,西学的内涵发生变化。当西学引入与传统中学发生冲突、碰撞、融合,先识分子从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到传播先进科学技术,从介绍西方宗教、地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转型期的“国民”话语建构[J]. 罗崇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2]跨出口岸:基于“士林”的《时务报》全国覆盖[J]. 朱至刚.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10)
[3]新闻报道及其新闻评论探析——评《新青年》[J]. 武香俊. 新闻战线. 2017(10)
[4]略论晚清改造胥吏的思想[J]. 熊月之. 史学月刊. 2017(02)
[5]改良、革命与自由的纠结——《新民丛报》与《民报》握手言和的努力与失败[J]. 周福振,陈钟华.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6]自由之困境与悖论——以《新民丛报》与《民报》的争论为考察对象[J]. 周福振.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7]论文学栏目在《清议报》与《新民丛报》中的变迁[J]. 田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8]自由,还是背叛——以《新民丛报》为考察对象[J]. 周福振.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9]《新青年》第八卷出版经费来源的史实考辨[J]. 张朋.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6(02)
[10]《新民说》中的新民思想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 商爽. 世纪桥. 2016(04)
博士论文
[1]晚清报刊民主思想研究[D]. 马蕊.上海大学 2014
[2]梁启超思想的内在理路及成因(1898-1906年)—变与常的交织[D]. 邱丹丹.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陈独秀前期报刊实践与传播思想研究(1897-1921)[D]. 陈长松.暨南大学 2012
[4]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 刘珊珊.南开大学 2010
[5]中国近代维新政治思潮的兴起[D]. 王淑琴.吉林大学 2009
[6]从《新青年》到“新青年”[D]. 邓金明.首都师范大学 2008
[7]《新青年》杂志话语研究[D]. 李静.山东大学 2008
[8]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研究[D]. 包桂芹.吉林大学 2008
[9]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D]. 张立程.中国人民大学 2006
[10]《新青年》反“传统”问题研究[D]. 何玲华.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戊戌维新派的启蒙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 吴俊梅.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戊戌变法前中国的报刊思想启蒙[D]. 李志博.湖南大学 2009
[3]清末知识分子办报的困境[D]. 张丽婕.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89468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842年前传教士在清朝发行的中文书籍据数据统计,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主要出版发行宗教
图 2 1842-1900 年中文书籍世俗读物发行种类增长示意图①43 年至 1860 年,这一时期传教士们凭借不平等条约的条例,进入中国,推动了西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翻译著作,十七年内,世俗读物大幅他们开始翻译西方医药、数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书籍,译书的范围。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呈现两个新的特征:译书内容虽仍以宗教内容为分译著者开始翻译较为系统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如《天文略论》、《》等②。其次,译著者群体结构发生新的变化。由鸦片战争之前的传教部分本土学人参与,西学之风渐入中国。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思封闭性政策与文化,社会风气一时难以开化,愚昧保守的国民心理并未观,魏源编译的号称“19 世纪下半叶国人所编最详细的世界地理著作《》在 20 年间印数也只有“一千部左右”③。从 1860 年到 1890 年,西学东渐进入发展期。此时洋务运动蓬勃兴起
图 3 1902-1904 西方翻译著作内容比重如图所示,在 1902 至 1904 年间翻译出版的西学书籍中,社会科学 136 种,25.5%,哲学 34 种,占 6.5%;历史地理 128 种,占总数的 24%,之前作为译点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大幅度减少,分别占总数的 21%和 10.5%。纵观西学传入的全过程,前面的“三个阶段”是西学译著数量不断增多的过西学传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西学著作或文章急速增长。而从“质”上分西学的内涵与外延均有相当程度的进展与变化。首先是西学的翻译主体与传体发生变化。其实不难发现,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外国传教士是西学的传播者。甲午战争后,戊戌维新至五四时,西学传播呈现几何级的增长趋势,主体以国人为主,尤以留学生、留学经历的学者居多。传播主体已转变为中想启蒙先驱,他们通过报刊、学堂、学会传播西学;他们走出国门体验西学。,西学的内涵发生变化。当西学引入与传统中学发生冲突、碰撞、融合,先识分子从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到传播先进科学技术,从介绍西方宗教、地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转型期的“国民”话语建构[J]. 罗崇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2]跨出口岸:基于“士林”的《时务报》全国覆盖[J]. 朱至刚.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10)
[3]新闻报道及其新闻评论探析——评《新青年》[J]. 武香俊. 新闻战线. 2017(10)
[4]略论晚清改造胥吏的思想[J]. 熊月之. 史学月刊. 2017(02)
[5]改良、革命与自由的纠结——《新民丛报》与《民报》握手言和的努力与失败[J]. 周福振,陈钟华.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6]自由之困境与悖论——以《新民丛报》与《民报》的争论为考察对象[J]. 周福振.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7]论文学栏目在《清议报》与《新民丛报》中的变迁[J]. 田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8]自由,还是背叛——以《新民丛报》为考察对象[J]. 周福振.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9]《新青年》第八卷出版经费来源的史实考辨[J]. 张朋.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6(02)
[10]《新民说》中的新民思想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 商爽. 世纪桥. 2016(04)
博士论文
[1]晚清报刊民主思想研究[D]. 马蕊.上海大学 2014
[2]梁启超思想的内在理路及成因(1898-1906年)—变与常的交织[D]. 邱丹丹.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陈独秀前期报刊实践与传播思想研究(1897-1921)[D]. 陈长松.暨南大学 2012
[4]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 刘珊珊.南开大学 2010
[5]中国近代维新政治思潮的兴起[D]. 王淑琴.吉林大学 2009
[6]从《新青年》到“新青年”[D]. 邓金明.首都师范大学 2008
[7]《新青年》杂志话语研究[D]. 李静.山东大学 2008
[8]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研究[D]. 包桂芹.吉林大学 2008
[9]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D]. 张立程.中国人民大学 2006
[10]《新青年》反“传统”问题研究[D]. 何玲华.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戊戌维新派的启蒙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 吴俊梅.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戊戌变法前中国的报刊思想启蒙[D]. 李志博.湖南大学 2009
[3]清末知识分子办报的困境[D]. 张丽婕.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89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28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