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华社看我国媒体国际传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7 10:0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人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手机和电脑了解到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科技的发达,消息的高度时效性,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是支撑媒体向前发展的必要因素,然而如何有力的把媒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却并不是每一家媒体或者电台能够做到的国际传播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它能够把自家媒体的特色传播出去,增加受众,加强自身影响力,因此国际传播是每个国家的媒体都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国际传播这一点上,我们有目共睹的是新华社把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中国内部团结统一的政治立场很好的带到了国际舞台上,让世界都能看到中国的软实力国际传播不仅意味着接受来自于国外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建构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增加本国的话语权。 实现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国际一流媒体的战略目标,需要媒体自身的不懈努力,当前处于全球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高质量的国际传播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应该被重视,做好国际传播对国家利益和安全也显得更加举足轻重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当下的国际形势找出能够使我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上占据领导者地位的方法,从运用理论分析法、文献研究...
【文章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相关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一、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现状
(一)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背景
(二)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的现状
(三) 我国国际传播受众现状
二、 新华社国际传播经验
(一) 新华社国际传播建设
(二) 新华社的国际传播理念
(三) 新华社国际传播的经验方法
三、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
(二)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对策
(一) 准确的立场和定位
(二) 报道方式与内容符合中西文化的比例要适中
(三) 国际合作
(四) 人才素质的国际化战略
(五) 打造国际品牌
(六) 国际传播的综合化战略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澳媒高管谈“对华报道”和“中国形象” [J]. 李秀芳. 中国记者. 2014(02)
[2]国际化与规范化——我国新闻传播研究期刊的现状与走向 [J]. 梅明丽. 编辑之友. 2014(01)
[3]中美传播学引用文献比较——基于2006~2010年期刊论文的引文分析 [J]. 李武,周嘉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4]我国国际传播受众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探讨 [J]. 刘燕南,谷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09)
[5]政府新闻学视角中的对外传播体系重构 [J]. 李程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01)
[6]时代变迁与中国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J]. 丁柏铨.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7]在终结与重建之间: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框架分析 [J]. 池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02)
[8]新传播技术条件下我国新闻传播学的视野——2010年新闻传播学研究有感 [J]. 陈力丹. 新闻战线. 2011(01)
[9]加强中国媒体国际传播研究的战略意义 [J]. 吴立斌. 新远见. 2011(01)
[10]大众传媒的国际影响力“西强我弱”的原因分析 [J]. 杨羽西.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博士论文
[1]全球化语境下我国对外传播中的平衡策略研究[D]. 董海涛.武汉大学. 2012
[2]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 吴立斌.中共中央党校. 2011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D]. 朱雪.西华大学. 2013
[2]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D]. 马建宏.兰州大学. 2012
[3]文化软实力—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D]. 邢永亮.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2011
[4]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D]. 白岩.南开大学. 2011
[5]中国英语新闻网站在对外传播中的文化心理对接研究[D]. 赵似晴.东北师范大学. 2010
[6]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D]. 王瑾.吉林大学. 2008
[7]浅析我国网络媒体对外传播的策略[D]. 徐秀丽.西北大学. 2008
[8]文化视野中中西讣告新闻差异探析[D]. 葛贞.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39898
【文章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相关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一、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现状
(一)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背景
(二)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的现状
(三) 我国国际传播受众现状
二、 新华社国际传播经验
(一) 新华社国际传播建设
(二) 新华社的国际传播理念
(三) 新华社国际传播的经验方法
三、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
(二)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 我国媒体国际传播对策
(一) 准确的立场和定位
(二) 报道方式与内容符合中西文化的比例要适中
(三) 国际合作
(四) 人才素质的国际化战略
(五) 打造国际品牌
(六) 国际传播的综合化战略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澳媒高管谈“对华报道”和“中国形象” [J]. 李秀芳. 中国记者. 2014(02)
[2]国际化与规范化——我国新闻传播研究期刊的现状与走向 [J]. 梅明丽. 编辑之友. 2014(01)
[3]中美传播学引用文献比较——基于2006~2010年期刊论文的引文分析 [J]. 李武,周嘉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4]我国国际传播受众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探讨 [J]. 刘燕南,谷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09)
[5]政府新闻学视角中的对外传播体系重构 [J]. 李程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01)
[6]时代变迁与中国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J]. 丁柏铨.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7]在终结与重建之间: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框架分析 [J]. 池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02)
[8]新传播技术条件下我国新闻传播学的视野——2010年新闻传播学研究有感 [J]. 陈力丹. 新闻战线. 2011(01)
[9]加强中国媒体国际传播研究的战略意义 [J]. 吴立斌. 新远见. 2011(01)
[10]大众传媒的国际影响力“西强我弱”的原因分析 [J]. 杨羽西.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博士论文
[1]全球化语境下我国对外传播中的平衡策略研究[D]. 董海涛.武汉大学. 2012
[2]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 吴立斌.中共中央党校. 2011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D]. 朱雪.西华大学. 2013
[2]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D]. 马建宏.兰州大学. 2012
[3]文化软实力—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D]. 邢永亮.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2011
[4]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D]. 白岩.南开大学. 2011
[5]中国英语新闻网站在对外传播中的文化心理对接研究[D]. 赵似晴.东北师范大学. 2010
[6]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D]. 王瑾.吉林大学. 2008
[7]浅析我国网络媒体对外传播的策略[D]. 徐秀丽.西北大学. 2008
[8]文化视野中中西讣告新闻差异探析[D]. 葛贞.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39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53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