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框架理论的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比较研究 ——以中国游客被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09 15:47
中国游客被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事件本是一次不太大的冲突性事件,但是在经过主流媒体的报道与舆情的发酵后,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对此事的认知却发生了分歧。本文力图通过这一事件来比较研究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二者之间的分歧及其原因。这一核心问题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子问题:官方舆论场在此次事件中是如何框选事实,对事件进行报道的?民间舆论场又是如何评议事件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民间舆论场中对抗式情绪的高涨,使得两个舆论场声音产生分裂?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框架理论为基础,以中国游客被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将微博上有关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对此事的报道作为研究样本,从发布日期、来源路径、微博形式、微博主题、消息来源、主题框架与倾向性七个方面来试图呈现出此次事件的框选和再现过程,总结归纳出两个舆论场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对主流媒体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提出自己的建议。研究发现:官方舆论场通过凸显我方政府回应这一框架来塑造我国政府保护公民权益不受侵害的执政为民形象,而民间舆论场却围绕道德判断这一框架展开,总体上是一场关于公民个人行为的道德评判。具体而言,官方舆论场在对中国游客被...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官方舆论场对中国游客被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事件报道的发布日期统计图
舆论场中发酵,当日有 17 条,占 23%,随后在 9 月 17 日达到了本次事件的舆论高——21 条,占到总体样本的 28.4%。在 9 月 18 日有 13 条,占 17.6%,之后骤减,此话题有关的微博数量急剧变少,于 9 月 19 日降到 3 条,占 4.1%,最后 9 月 21和 9 月 22 日分别各有一条。图 1 官方舆论场对中国游客被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事件报道的发布日期统计图
此次事件中没有责任,多家媒体再次进行报道,舆论也达到了本次事件 月 19 日之后,事件的热度被渐渐冲淡,媒体的报道贯穿了始终。在这的时间中,官方舆论场经历了爆发——高潮——衰退的过程,事件在前最为集中和频繁,在达到顶峰后,关注度逐渐下降,之后骤减,在其它击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来源路径:原创占八成闻来源是指新闻事实的供给者,在新闻生产中主要有两个层面:新闻稿闻所依据的事实来源。在本研究中的来源路径主要是指微博的来源。通的考察可以分析官方舆论场中对于中国游客被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事件来源和发声对象。本研究将来源路径划分为原创、转发和跟帖三大类图 3 和图 4 中可以看出,在选取的 74 条官方舆论场样本中,有 62 条的自己原创而成,占到了总样本量的83.8%;有9条跟帖微博,占总样本量的微博最少,只有三条,仅占总样本量的 4.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民日报》和《今晚报》对天津爆炸报道的比较研究——基于框架理论的视阈[J]. 李政敏. 传播力研究. 2018(16)
[2]流变、共建与重构: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新闻框架——基于《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新浪网PX报道[J]. 余霞,赵斓. 中国出版. 2018(08)
[3]“共构”的“他者”:西方媒体对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话语表征[J]. 刘敏. 思想战线. 2017(06)
[4]还原西方新闻框架理论的本真——兼论新闻框架的内涵与组构[J]. 刘建明. 新闻爱好者. 2017(05)
[5]被建构的“自由行”:新闻话语的宏观语义、符号方式与权力关系[J]. 陈薇. 国际新闻界. 2016(07)
[6]基于媒介权力结构的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研究[J]. 曹洵,张志安. 新闻界. 2016(09)
[7]论网络社会舆论场的属性与特征[J]. 刘荣. 新闻世界. 2016(01)
[8]象征资源“褶皱”与“游牧”的新闻专业主义:一种德勒兹主义的进路[J]. 黄月琴. 国际新闻界. 2015(07)
[9]框架理论:概念、源流与方法探析——兼论我国框架理论研究的阙失[J]. 刘强. 中国出版. 2015(08)
[10]“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下的微博研究——基于对“陈永洲事件”的分析[J]. 黄颖. 新闻世界. 2015(03)
硕士论文
[1]基于框架理论的“新粤商”媒介形象建构[D]. 陈薇.暨南大学 2018
[2]融媒体背景下党报“一带一路”报道的框架分析[D]. 刘凯.山东师范大学 2018
[3]《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报道中的中国形象构建[D]. 张曼姝.西北大学 2018
[4]框架理论视域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对比研究[D]. 谢周莹.贵州民族大学 2018
[5]社会化媒体视域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风险传播研究[D]. 王嘉洁.华东师范大学 2018
[6]框架理论视角下新华网科技新闻专题报道研究[D]. 韩紫君.广西大学 2018
[7]争议性事件的媒介框架分析[D]. 殷韵.南昌大学 2018
[8]网络舆论中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博弈[D]. 谭雪姣.华中师范大学 2018
[9]基于不同传播主体的微博风险呈现与沟通研究[D]. 于芮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7
[10]2017年H7N9禽流感事件微博舆论场研究[D]. 陈方青.广西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17269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官方舆论场对中国游客被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事件报道的发布日期统计图
舆论场中发酵,当日有 17 条,占 23%,随后在 9 月 17 日达到了本次事件的舆论高——21 条,占到总体样本的 28.4%。在 9 月 18 日有 13 条,占 17.6%,之后骤减,此话题有关的微博数量急剧变少,于 9 月 19 日降到 3 条,占 4.1%,最后 9 月 21和 9 月 22 日分别各有一条。图 1 官方舆论场对中国游客被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事件报道的发布日期统计图
此次事件中没有责任,多家媒体再次进行报道,舆论也达到了本次事件 月 19 日之后,事件的热度被渐渐冲淡,媒体的报道贯穿了始终。在这的时间中,官方舆论场经历了爆发——高潮——衰退的过程,事件在前最为集中和频繁,在达到顶峰后,关注度逐渐下降,之后骤减,在其它击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来源路径:原创占八成闻来源是指新闻事实的供给者,在新闻生产中主要有两个层面:新闻稿闻所依据的事实来源。在本研究中的来源路径主要是指微博的来源。通的考察可以分析官方舆论场中对于中国游客被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事件来源和发声对象。本研究将来源路径划分为原创、转发和跟帖三大类图 3 和图 4 中可以看出,在选取的 74 条官方舆论场样本中,有 62 条的自己原创而成,占到了总样本量的83.8%;有9条跟帖微博,占总样本量的微博最少,只有三条,仅占总样本量的 4.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民日报》和《今晚报》对天津爆炸报道的比较研究——基于框架理论的视阈[J]. 李政敏. 传播力研究. 2018(16)
[2]流变、共建与重构: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新闻框架——基于《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新浪网PX报道[J]. 余霞,赵斓. 中国出版. 2018(08)
[3]“共构”的“他者”:西方媒体对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话语表征[J]. 刘敏. 思想战线. 2017(06)
[4]还原西方新闻框架理论的本真——兼论新闻框架的内涵与组构[J]. 刘建明. 新闻爱好者. 2017(05)
[5]被建构的“自由行”:新闻话语的宏观语义、符号方式与权力关系[J]. 陈薇. 国际新闻界. 2016(07)
[6]基于媒介权力结构的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研究[J]. 曹洵,张志安. 新闻界. 2016(09)
[7]论网络社会舆论场的属性与特征[J]. 刘荣. 新闻世界. 2016(01)
[8]象征资源“褶皱”与“游牧”的新闻专业主义:一种德勒兹主义的进路[J]. 黄月琴. 国际新闻界. 2015(07)
[9]框架理论:概念、源流与方法探析——兼论我国框架理论研究的阙失[J]. 刘强. 中国出版. 2015(08)
[10]“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下的微博研究——基于对“陈永洲事件”的分析[J]. 黄颖. 新闻世界. 2015(03)
硕士论文
[1]基于框架理论的“新粤商”媒介形象建构[D]. 陈薇.暨南大学 2018
[2]融媒体背景下党报“一带一路”报道的框架分析[D]. 刘凯.山东师范大学 2018
[3]《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报道中的中国形象构建[D]. 张曼姝.西北大学 2018
[4]框架理论视域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对比研究[D]. 谢周莹.贵州民族大学 2018
[5]社会化媒体视域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风险传播研究[D]. 王嘉洁.华东师范大学 2018
[6]框架理论视角下新华网科技新闻专题报道研究[D]. 韩紫君.广西大学 2018
[7]争议性事件的媒介框架分析[D]. 殷韵.南昌大学 2018
[8]网络舆论中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博弈[D]. 谭雪姣.华中师范大学 2018
[9]基于不同传播主体的微博风险呈现与沟通研究[D]. 于芮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7
[10]2017年H7N9禽流感事件微博舆论场研究[D]. 陈方青.广西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17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61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