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申报》对民族主义的建构 ——以抵制日货报道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23 20:13
清末民初,正值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之际,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此起彼伏。是时,中国近代抵制日货运动愈演愈烈。与此同时,《申报》几经易主,本着独立办报的原则,在具体报刊活动中逶迤实践,积极倡导国民抵制日货,“尽报界保国卫民之天职”。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建构过程中,媒介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反映并参与其中。本文以《申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1908年到1919年《申报》所刊的抵制日货运动相关报道进行考察,从历史的纵向上审视了四次抵制日货运动的社会图景,并从行为规范、感知层面、精神约束三个层面剖析了《申报》关于抵制日货运动的报道。行为规范上,本文重点考察了《申报》中与抵制日货运动相关的广告语以及《申报》具体的抵制日货实践;感知层面上,本文剖析了《申报》抵制日货报道对中日国民身份的描述和中国民族情感的酝酿;精神层面上,本文则聚焦于《申报》的爱国叙事和与抵制日货运动相关的“叛国”教训上。此外,本文还采用比较分析法,将《申报》与《大公报》的相关报道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申报》的叙述中,商品与消费行为的民族属性不证自明:“中国人应用中国货”,中国人应自觉地加入积极抵制日货运动。《申报》还通...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述评
1.2.1 民族主义相关研究
1.2.2 民族主义的媒介建构
1.2.3 抵货运动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2章 清末民初的抵制日货运动
2.1 抵制日货运动的起源
2.2 抵制日货运动的发展
2.3 抵制日货运动的高峰
第3章 《申报》抵制日货报道与国货运动
3.1 由口号到广告语:“国货”与“日货”的对立
3.1.1 “中国人应用中国货”的呼吁
3.1.2 “发展实业,挽救利权”的倡议
3.2 由简单拒货到国货自强:消极向积极的演变
3.2.1 发展实业,提倡国货
3.2.2 改良国货
3.2.3 关注日货之动态
第4章 《申报》抵制日货报道与民族身份
4.1 社会团体与“中日有别”民族身份
4.1.1 商人社团
4.1.2 学生社团
4.1.3 工人社团
4.2 耻辱感的酝酿与中日“平等”的抗争
4.2.1 民族耻辱感的酝酿
4.2.2 中日“平等”的抗争
第5章 《申报》抵制日货报道与爱国主义
5.1 爱国的楷模
5.1.1 爱国男儿
5.1.2 巾帼女杰
5.1.3 铁血孩童
5.1.4 忠贞老者
5.2 叛国的教训
5.2.1 商会罚款
5.2.2 学生焚货
第6章 《申报》对民族主义的建构
6.1 民族主义的媒介建构
6.1.1 《申报》的建构因素
6.1.2 《申报》中作为权力表达方式的民族主义
6.2 媒介建构的影响因素
6.2.1 技术、政治、社会环境的制约
6.2.2 《申报》内在运作理念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潘文安与民国时期《申报·国货周刊》研究[J]. 仝群旺. 学术探索. 2017(12)
[2]20世纪前期中国抵制日货运动经济效力的实像——以日本对华贸易为例[J]. 王耀振,马晓菲. 日本问题研究. 2017(04)
[3]排华时期(1882-1945)美国社会对涉华事件的认知——以《旧金山之声》对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报道为切入点[J]. 范文豪.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01)
[4]抵制日货运动的贸易效应探究——以1927年为例的经验分析[J]. 梁华.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6)
[5]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中的中国共产党[J]. 仝群旺.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1)
[6]抗战时期《申报》视野下的上海抵制日货运动[J]. 吴康林.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7]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申报》广告看上海社会的世俗化特点[J]. 彭旭蕾. 新闻大学. 2015(04)
[8]1915年汉口抵制日货运动研究[J]. 冯帆,石方杰. 江汉论坛. 2014(08)
[9]抗战前细纱交易困境及民族染织厂的应对[J]. 赵伟.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4(01)
[10]近代中国抵制日货运动的历史困境:以新闻出版为例[J]. 周石峰,杨棉月.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博士论文
[1]近代中国抵制洋货运动研究(1905-1937)[D]. 吴志国.华中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1925年上海抵货运动研究[D]. 胡颖.上海师范大学 2015
[2]《申报》与《盛京时报》关于九一八事变报道的研究[D]. 邱晶.齐齐哈尔大学 2015
[3]《益世报》与抵制日货的舆论动员研究[D]. 冯林.南京师范大学 2015
[4]1919年日本报纸中的五四运动[D]. 秦旭.华中师范大学 2014
[5]1925-1926年抵制洋货运动研究[D]. 刘强.山东师范大学 2011
[6]国货广告中的民族图景[D]. 吴新攀.安徽大学 2010
[7]民族主义语境下的国货运动与《申报》广告(1912-1926)[D]. 向娟.安徽大学 2010
[8]《<申报>国货周刊》研究[D]. 朱宗勤.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1931至1933年抵制日货运动研究[D]. 张华.山东师范大学 2006
[10]《申报》广告视野中的晚清上海社会[D]. 陈昱霖.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41263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述评
1.2.1 民族主义相关研究
1.2.2 民族主义的媒介建构
1.2.3 抵货运动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2章 清末民初的抵制日货运动
2.1 抵制日货运动的起源
2.2 抵制日货运动的发展
2.3 抵制日货运动的高峰
第3章 《申报》抵制日货报道与国货运动
3.1 由口号到广告语:“国货”与“日货”的对立
3.1.1 “中国人应用中国货”的呼吁
3.1.2 “发展实业,挽救利权”的倡议
3.2 由简单拒货到国货自强:消极向积极的演变
3.2.1 发展实业,提倡国货
3.2.2 改良国货
3.2.3 关注日货之动态
第4章 《申报》抵制日货报道与民族身份
4.1 社会团体与“中日有别”民族身份
4.1.1 商人社团
4.1.2 学生社团
4.1.3 工人社团
4.2 耻辱感的酝酿与中日“平等”的抗争
4.2.1 民族耻辱感的酝酿
4.2.2 中日“平等”的抗争
第5章 《申报》抵制日货报道与爱国主义
5.1 爱国的楷模
5.1.1 爱国男儿
5.1.2 巾帼女杰
5.1.3 铁血孩童
5.1.4 忠贞老者
5.2 叛国的教训
5.2.1 商会罚款
5.2.2 学生焚货
第6章 《申报》对民族主义的建构
6.1 民族主义的媒介建构
6.1.1 《申报》的建构因素
6.1.2 《申报》中作为权力表达方式的民族主义
6.2 媒介建构的影响因素
6.2.1 技术、政治、社会环境的制约
6.2.2 《申报》内在运作理念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潘文安与民国时期《申报·国货周刊》研究[J]. 仝群旺. 学术探索. 2017(12)
[2]20世纪前期中国抵制日货运动经济效力的实像——以日本对华贸易为例[J]. 王耀振,马晓菲. 日本问题研究. 2017(04)
[3]排华时期(1882-1945)美国社会对涉华事件的认知——以《旧金山之声》对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报道为切入点[J]. 范文豪.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01)
[4]抵制日货运动的贸易效应探究——以1927年为例的经验分析[J]. 梁华.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6)
[5]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中的中国共产党[J]. 仝群旺.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1)
[6]抗战时期《申报》视野下的上海抵制日货运动[J]. 吴康林.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7]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申报》广告看上海社会的世俗化特点[J]. 彭旭蕾. 新闻大学. 2015(04)
[8]1915年汉口抵制日货运动研究[J]. 冯帆,石方杰. 江汉论坛. 2014(08)
[9]抗战前细纱交易困境及民族染织厂的应对[J]. 赵伟.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4(01)
[10]近代中国抵制日货运动的历史困境:以新闻出版为例[J]. 周石峰,杨棉月.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博士论文
[1]近代中国抵制洋货运动研究(1905-1937)[D]. 吴志国.华中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1925年上海抵货运动研究[D]. 胡颖.上海师范大学 2015
[2]《申报》与《盛京时报》关于九一八事变报道的研究[D]. 邱晶.齐齐哈尔大学 2015
[3]《益世报》与抵制日货的舆论动员研究[D]. 冯林.南京师范大学 2015
[4]1919年日本报纸中的五四运动[D]. 秦旭.华中师范大学 2014
[5]1925-1926年抵制洋货运动研究[D]. 刘强.山东师范大学 2011
[6]国货广告中的民族图景[D]. 吴新攀.安徽大学 2010
[7]民族主义语境下的国货运动与《申报》广告(1912-1926)[D]. 向娟.安徽大学 2010
[8]《<申报>国货周刊》研究[D]. 朱宗勤.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1931至1933年抵制日货运动研究[D]. 张华.山东师范大学 2006
[10]《申报》广告视野中的晚清上海社会[D]. 陈昱霖.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41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64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