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异域符号的运演与交往空间的变迁 ————解读作为媒介的哈尔滨中央大街

发布时间:2023-04-01 02:24
  城市是历史过程的产物与社会变迁的表征,同时又生产并整合各种社会关系,在此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符号运作和意义生产,形成聚合多元符号的交往空间。作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地标,中央大街很典型地呈现了这种交往空间的特质。在沟通、连接和促成交往的意义上,中央大街可以被视为一种媒介,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这一媒介的考察,探究符号化活动交往空间的变迁过程。本研究注意到,作为媒介的中央大街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为异域符号的聚合、操演和变化的过程,它被不同的权力主体定义、破坏、改造和重塑。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承载物,是交往空间作为社会空间存在与促进交往活动发生的媒介。异域符号则是抽离于他民族文化的文化形态,既包含异域风格的建筑、雕塑、商品等物质符号,又囊括了语言、文字、音乐、饮食等非物质符号。本研究以皮尔斯符号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对中央大街这一交往空间的变迁进行解读,厘清其发展至今在空间形式以及空间意义的变化,探索异域符号如何作用于中央大街,中央大街作为交往空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探究隐遁于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力量,以此透视交往空间的生成机制以及中央大街现代性生产的独特方式。本文通过研究发现,20世纪初,俄罗...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1898-1930的中央大街异域符号的进入与标识
    第一节 战争、铁路与异域符号输入
    第二节 商贸中的物质交换与异域符号拓展
    第三节 宗教凸显异域符号的文化差异
第二章 1931-1948的中央大街异域符号的操弄与驯化
    第一节 征服者以异域符号建构城市想象
    第二节 经济行为中异域符号的强制性介入
    第三节 异域符号的输入构筑文化区隔
第三章 1949-1976的中央大街异域符号的改造与破坏
    第一节 去西方化:异域符号的改造
    第二节 以“革命”的名义:异域符号的破坏
第四章 1977-新世纪的中央大街异域符号的修复与重塑
    第一节 为历史还债:恢复与修补
    第二节 商业逻辑的折返:再造与重生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76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776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f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