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的善:公益众筹参与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4 16:45
随着现代公益事业的发展,公益主体、组织结构、行为理念几经更迭,传统慈善逐渐过渡到主张陌生人伦理的现代公益。2010年以来陆续涌现出“免费午餐”“大爱清尘”“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等基于微博平台开展的微公益活动,社会公益力量得到极大动员。而后以新浪微公益为代表的公益众筹平台以更加规范化的形式,将传统公益活动中各个参与方有序集结到一起,公益发起者、受捐者和第三方机构得以整合,实现双向沟通。在微公益平台创造的新型慈善方式中,求助者使用了什么劝捐策略,捐助者受哪些因素影响判断和选择他们想要关心的个体,是本研究希望探索的。本研究以新浪微公益和微信轻松筹公益众筹项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据挖掘和内容分析法,对已完成项目进行回溯式研究,研究关注:1)数据型信息:目标筹款金额、支持人数、转发人数等;2)文本型信息:情绪劝服策略、理性逻辑劝服策略、信息框架等;3)社会纽带:微博平台的弱关系、微信平台的强关系对众筹项目筹款效果、传播效果、人均捐赠额、支持人数等所产生的作用。研究发现:1)公益项目类型、发起人性质和受捐者年龄对筹款成功率有显著影响,环保类筹款率较高,医疗类筹款率较低;传统慈善机构发起的众筹项目...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微公益传播与动员模式研究
1.2.2 众筹研究
1.2.3 捐赠研究
1.2.4 劝服研究
1.3 研究问题及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2 微公益项目属性对众筹效果的影响分析
2.1 研究问题的提出
2.2 微公益众筹项目属性研究
2.2.1 项目属性与众筹效果
2.2.2 社交媒体平台与众筹效果
2.2.3 被救助者特征与众筹效果
2.3 项目属性的内容分析
2.3.1 研究设计
2.3.2 众筹项目属性筹款能力及传播效果分析
2.3.3 社交媒体平台众筹效果的社会网络比较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3 微公益众筹项目求助文本劝捐策略分析
3.1 研究问题的提出
3.2 劝服效果的相关研究
3.2.1 情感策略
3.2.2 理性逻辑策略
3.2.3 信息框架
3.2.4 道德责任诉求
3.2.5 社交媒体平台与信息呈现差异
3.3 劝捐策略的内容分析
3.3.1 研究设计
3.3.2 众筹项目属性与劝服策略使用效果分析
3.3.3 情理之辨:社交媒体平台劝捐策略使用差异
3.4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脱嵌社会的公益众筹
4.2 研究启示
4.2.1 众筹平台:识别并差异化引导参与者
4.2.2 求助者:优化劝捐策略信息组成要素
4.2.3 项目发起人:名人效应与草根聚力
4.3 研究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假设及检验结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74912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微公益传播与动员模式研究
1.2.2 众筹研究
1.2.3 捐赠研究
1.2.4 劝服研究
1.3 研究问题及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2 微公益项目属性对众筹效果的影响分析
2.1 研究问题的提出
2.2 微公益众筹项目属性研究
2.2.1 项目属性与众筹效果
2.2.2 社交媒体平台与众筹效果
2.2.3 被救助者特征与众筹效果
2.3 项目属性的内容分析
2.3.1 研究设计
2.3.2 众筹项目属性筹款能力及传播效果分析
2.3.3 社交媒体平台众筹效果的社会网络比较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3 微公益众筹项目求助文本劝捐策略分析
3.1 研究问题的提出
3.2 劝服效果的相关研究
3.2.1 情感策略
3.2.2 理性逻辑策略
3.2.3 信息框架
3.2.4 道德责任诉求
3.2.5 社交媒体平台与信息呈现差异
3.3 劝捐策略的内容分析
3.3.1 研究设计
3.3.2 众筹项目属性与劝服策略使用效果分析
3.3.3 情理之辨:社交媒体平台劝捐策略使用差异
3.4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脱嵌社会的公益众筹
4.2 研究启示
4.2.1 众筹平台:识别并差异化引导参与者
4.2.2 求助者:优化劝捐策略信息组成要素
4.2.3 项目发起人:名人效应与草根聚力
4.3 研究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假设及检验结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74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87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