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麦克卢汉媒介观的新媒介技术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09 10:06
马歇尔·麦克卢汉被视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提出“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地球村”等诸多论断和预言,被誉为电子时代的先知。从麦克卢汉所处的以广播、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电子时代,到如今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与智能时代,新旧媒介的不断更迭与广泛应用,逐步印证了麦克卢汉对于未来社会的诸多预言,并重塑了人们的时空观。技术革新在为人们解决问题和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比如环境恶化、核武器等。因此,媒介技术的进步不是万能的,许多问题仍然在技术解决的范畴之外。媒介、人、社会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会对人与社会产生辩证影响。麦克卢汉媒介观在新媒介技术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新媒介技术对人类自身及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对于负面影响应当如何规避与应对?理清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从技术哲学视角对麦克卢汉媒介观进行重新审视,更是当前新媒介技术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麦克卢汉为研究对象,梳理与阐述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形成溯源与核心内容,以其媒介观为研究依据,对虚拟现实、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媒介技术的...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形成溯源与核心内容
2.1 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形成溯源
2.1.1 时代变迁对麦克卢汉的影响
2.1.2 学术转向对麦克卢汉的影响
2.1.3 技术更迭对麦克卢汉的影响
2.2 麦克卢汉媒介观的核心内容
2.2.1 媒介即讯息
2.2.2 媒介是人的延伸
2.2.3 “冷媒介”与“热媒介”
2.2.4 地球村
2.3 麦克卢汉与新旧媒介的更迭
2.3.1 麦克卢汉对新旧媒介的解读
2.3.2 后麦克卢汉时代新旧媒介的更迭
2.4 本章小结
3 虚拟现实技术对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延伸
3.1 虚拟现实的理论形成与再现
3.1.1 虚拟现实的思想萌芽
3.1.2 虚拟现实的理论完善
3.1.3 虚拟现实的再现与延伸
3.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与两重性
3.2.1 虚拟现实技术的初现
3.2.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3.2.3 虚拟现实技术的两重性
3.3 虚拟现实技术对受众认知能力的延伸与影响
3.3.1 沉浸性体验对受众感官的延伸
3.3.2 交互性感知对受众心理的延伸
3.3.3 构想性实现对受众意识的延伸
3.4 本章小结
4 物联网技术对麦克卢汉媒介观的拓展
4.1 移动互联的传播特性及其对“地球村”形成的影响
4.1.1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与构建
4.1.2 移动互联网对“地球村”形成的促进
4.1.3 移动互联网的价值体现
4.2 大数据对物联网技术的支撑及其价值体现
4.2.1 技术即媒介——数据传播的根源
4.2.2 媒介即环境——数据传播的内涵
4.2.3 数据即讯息——数据传播的方式
4.3 万物互联的物联网环境下人与物的辩证关系
4.3.1 物联网对人与物关系的重构
4.3.2 物联网技术的异化
4.3.3 从人机交互到万物互联
4.4 本章小结
5 人工智能技术对麦克卢汉媒介观的提升
5.1 脑机融合——人类大脑的延伸
5.1.1 “缸中之脑”假说的阐释
5.1.2 从“缸中之脑”到“人工大脑”
5.1.3 从“人工智能”到“机器智能”
5.2 人机融合——人类智能的延伸
5.2.1 人机融合的本体性
5.2.2 人机融合的渐进性
5.2.3 人机融合的辩证性
5.3 人机物三元融合——智能社会的实现
5.3.1 人机物三者的互联互通
5.3.2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
5.3.3 智能化社会的逐步形成
5.4 本章小结
6 麦克卢汉媒介观对新媒介技术的启示
6.1 对麦克卢汉媒介观的重新审视
6.1.1 从虚拟现实技术再看“媒介延伸论”
6.1.2 从大数据技术再看“媒介讯息论”
6.1.3 从物联网技术再看“地球村”预言
6.1.4 从人工智能技术再看“冷热媒介论”
6.2 新媒介技术对人与社会的影响
6.2.1 人类认知方式的变革
6.2.2 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
6.2.3 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
6.3 麦克卢汉媒介观对新媒介技术的价值与意义
6.3.1 麦克卢汉媒介观对新媒介技术应用的理论价值
6.3.2 麦克卢汉媒介观对新媒介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麦克卢汉主要专著列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32053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形成溯源与核心内容
2.1 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形成溯源
2.1.1 时代变迁对麦克卢汉的影响
2.1.2 学术转向对麦克卢汉的影响
2.1.3 技术更迭对麦克卢汉的影响
2.2 麦克卢汉媒介观的核心内容
2.2.1 媒介即讯息
2.2.2 媒介是人的延伸
2.2.3 “冷媒介”与“热媒介”
2.2.4 地球村
2.3 麦克卢汉与新旧媒介的更迭
2.3.1 麦克卢汉对新旧媒介的解读
2.3.2 后麦克卢汉时代新旧媒介的更迭
2.4 本章小结
3 虚拟现实技术对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延伸
3.1 虚拟现实的理论形成与再现
3.1.1 虚拟现实的思想萌芽
3.1.2 虚拟现实的理论完善
3.1.3 虚拟现实的再现与延伸
3.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与两重性
3.2.1 虚拟现实技术的初现
3.2.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3.2.3 虚拟现实技术的两重性
3.3 虚拟现实技术对受众认知能力的延伸与影响
3.3.1 沉浸性体验对受众感官的延伸
3.3.2 交互性感知对受众心理的延伸
3.3.3 构想性实现对受众意识的延伸
3.4 本章小结
4 物联网技术对麦克卢汉媒介观的拓展
4.1 移动互联的传播特性及其对“地球村”形成的影响
4.1.1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与构建
4.1.2 移动互联网对“地球村”形成的促进
4.1.3 移动互联网的价值体现
4.2 大数据对物联网技术的支撑及其价值体现
4.2.1 技术即媒介——数据传播的根源
4.2.2 媒介即环境——数据传播的内涵
4.2.3 数据即讯息——数据传播的方式
4.3 万物互联的物联网环境下人与物的辩证关系
4.3.1 物联网对人与物关系的重构
4.3.2 物联网技术的异化
4.3.3 从人机交互到万物互联
4.4 本章小结
5 人工智能技术对麦克卢汉媒介观的提升
5.1 脑机融合——人类大脑的延伸
5.1.1 “缸中之脑”假说的阐释
5.1.2 从“缸中之脑”到“人工大脑”
5.1.3 从“人工智能”到“机器智能”
5.2 人机融合——人类智能的延伸
5.2.1 人机融合的本体性
5.2.2 人机融合的渐进性
5.2.3 人机融合的辩证性
5.3 人机物三元融合——智能社会的实现
5.3.1 人机物三者的互联互通
5.3.2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
5.3.3 智能化社会的逐步形成
5.4 本章小结
6 麦克卢汉媒介观对新媒介技术的启示
6.1 对麦克卢汉媒介观的重新审视
6.1.1 从虚拟现实技术再看“媒介延伸论”
6.1.2 从大数据技术再看“媒介讯息论”
6.1.3 从物联网技术再看“地球村”预言
6.1.4 从人工智能技术再看“冷热媒介论”
6.2 新媒介技术对人与社会的影响
6.2.1 人类认知方式的变革
6.2.2 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
6.2.3 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
6.3 麦克卢汉媒介观对新媒介技术的价值与意义
6.3.1 麦克卢汉媒介观对新媒介技术应用的理论价值
6.3.2 麦克卢汉媒介观对新媒介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麦克卢汉主要专著列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32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403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