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生案再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15 01:25
发生在1932-1933年间的“刘煜生案”,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顾祝同等人诬陷镇江《江声日报》主办经理人刘煜生为共产党员,对社会有危害,将其逮捕关押六个月为开端,以刘煜生被枪杀,顾祝同被免职调任为终结。无论是长达六个月的拘押期,还是公然枪杀记者,都挑战了人们对法律审判、法治社会的信任,显出极具专权的色彩,吸引了大量的社会关注。它既暴露了国民党政治上的制度漏洞、形式主义的法治社会、假公济私的人际关系的等一系列问题,也体现了政府处理突发案件的危机公关能力,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内忧外患时遇到的一桩棘手案件。尽管不同时间段的研究者对于此案理解不同,但案件中新闻界出于对于新闻自由的追求和民国时期各种权力主体相互角逐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新闻团体和南京国民党政府公开对抗的序曲和开端。因此本文依托对“刘煜生案”的考证,探究其中的争议内容和案件演变过程。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以“史”为研究基础,通过举证和引用史料的方式,层层厘清“刘煜生案”中的主要争议点,发现对于“刘煜生案”而言,刘煜生的身份是很关键的内容,且新闻媒体的介入时间节点与此案发展的开端、高潮、终结息息相...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39855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932年7月26日前相关刘煜生报道
任何事件都要经历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等几个阶段,此案历时六个月,从一开始的案件曝光,到随后的几次舆论转折,都有新闻媒体的介入:《中央日报》、《申报》、《益世报》、《大公报》等大报在相关时间段都有过大量报道。可以说在此案中,新闻媒体的作用体现非常大,关于新闻舆论介入的研究应当是一....
图2:1932年7月26-1933年1月21日的相关报道
图1:1932年7月26日前相关刘煜生报道图3:1933年1月22-1933年12月31日的相关报道
图3:1933年1月22-1933年12月31日的相关报道
图2:1932年7月26-1933年1月21日的相关报道图4:1933年之后的相关报道
图4:1933年之后的相关报道
图3:1933年1月22-1933年12月31日的相关报道(一)新闻报道最早曝光时间点
本文编号:4039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403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