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视阈下的广播史学理论与方法创新
本文关键词:史学视阈下的广播史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广播史学兼具广播学研究与史学研究的双重特点,从目前研究的实践看,其理论与方法还较为传统,在借鉴中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方面还有不少空间。本文从我国当前广播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当代中西方主要史学理论与方法、广播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借鉴与创新三方面展开分析论述。
【作者单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展研究处;
【关键词】: 史学理论 广播史学 创新
【分类号】:G220
【正文快照】: 作为一门行业史,广播史学研究与广播基本同时出现。在我国,由曹仲渊撰写发表于1924年《东方杂志》第18期上的《三年来上海无线电话之情形》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一篇广播史学文章1。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广播史学研究都一直处在匀速发展阶段。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之后,尤其是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学理论[J];全国新书目;2002年04期
2 ;史学理论[J];全国新书目;2002年07期
3 ;史学理论[J];全国新书目;2002年08期
4 ;史学理论[J];全国新书目;2002年10期
5 ;史学理论[J];全国新书目;2002年12期
6 ;史学理论[J];全国新书目;2003年01期
7 ;史学理论[J];全国新书目;2003年04期
8 ;史学理论[J];全国新书目;2003年07期
9 ;史学理论[J];全国新书目;2005年04期
10 ;史学理论[J];全国新书目;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达德;;谢本书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2 龚喜春;;谢本书爱国主义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3 胡国枢;;论毛泽东的史学理论贡献与实践运用[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C];1993年
4 欧阳哲生;;论李大钊对史学理论的贡献[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5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张进;;梁启超的“活态”史学与“三界革命”[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史学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邹兆辰;《史学理论大辞典》简评[N];光明日报;2001年
3 万昌华;“中观史学理论”新模式[N];光明日报;2004年
4 张耕华;史学与文学有别之外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8年
5 刘建国 杨祥银;第15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温州举行[N];光明日报;2009年
6 马艳辉;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梁仁志 徐彬;继往开来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刘军;史学理论、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文化政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卜宪群;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彭刚;历史学家的境界[N];北京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震旦;“八十年代”史学谱[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立峰;詹京斯的后现代史学理论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史学理论建设的价值取向[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庄永燕;浅析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及其在清学史研究中的运用[D];浙江大学;2008年
4 李镭;爱德华·吉本的史学理论和社会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瑜;史学理论在史料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6 顾友谷;常乃德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琳娟;1983年—中国新时期史学的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8 姜爱智;现代新史学理论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文栋;论历史事实及其认识[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梁文慧;1978-2012年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史学视阈下的广播史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9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47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