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伦理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伦理问题研究
【摘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曾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对于我们来说,第一是发展,第二是协调发展。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随着我国法制过程的推进,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出现“公平和正义”的主题。我们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享受着改革带来的成果,享受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带来的满足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出现“暴力公平”、“暴力正义”等事件,产生了一系列的伦理新问题,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更是影响深远。尤其是在“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新媒体——网络、手机等新兴传播工具的大力发展背景下,这些事件以病毒式的速度进行疯狂传播。技术哲学中提到,就每个时代的工具而言,必须要追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才能实现社会真正向前发展。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到:“勤俭和刻苦等职业道德,通过世俗工作的成功来荣耀上帝,以获得上帝的救赎。”这种观点现世以来,给人类对物质和财富上的追求冠上了“正当理由”,工具理性得到了发展。从此,工具理性使人走向极端,丧失了自己的判断性和自主性,一味追求利益和金钱,工具理性成为人们身上的需求“包袱”。韦伯认为对于器物的工具而言,它始终是过渡的,而重点还在人和人性本身。因此,就现今新媒体语境下,产生的一系列伦理问题还在于人性,在于人性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异化和物化,因而对于新媒体语境下产生的传播伦理问题亟待我们注意,而这些问题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近代以来,科学和技术的多次革命,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推向高潮,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媒体互联网将世界整合成“地球村”,但它也像一把双刃剑,带来的局限性也日益突出,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面对和解决这些局限性的过程中,法律之外的伦理考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因此,本文从不同视角对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新媒体发展现状,以哲学相关知识和传播学相关理论为基础,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探讨了中国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并对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作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解决传播伦理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以便我们今后为企业及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新媒体 伦理 传播伦理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选题依据11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的意义和实际价值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综述12-14
- 1.3.1 国内研究的现状及综述12-13
- 1.3.2 国外研究的现状及综述13-14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4
- 1.5 文章创新点和难点14-16
- 第2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16-21
- 2.1“媒介延伸”理论概述16-17
- 2.1.1 媒介即信息的阐释16
- 2.1.2 人人即媒体的阐释16-17
- 2.2“使用与满足”理论概述17-18
- 2.3 绿色传播概述18
- 2.4 伦理与传播伦理概述18-19
- 2.5 研究设计19-21
- 2.5.1 基本设计思路19-20
- 2.5.2 搜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20
- 2.5.3 样本的确定20-21
- 第3章 我国新媒体和受众心理发展现状21-27
- 3.1 新媒体的发展概况21-24
- 3.1.1 新媒体的定义21
- 3.1.2 新媒体的特征21-23
- 3.1.3 新媒体的类型及典型代表23
- 3.1.4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23-24
- 3.2 受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分析24-25
- 3.3 社会大众对新媒体的心理发展变化概述25
- 3.4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SWOT分析25-27
- 第4章 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导致的伦理问题及原因27-39
- 4.1 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的人性问题概述27-28
- 4.1.1 人与人的关系27
- 4.1.2 人与新媒体的关系27-28
- 4.2 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的伦理问题概述28-35
- 4.2.1 传播伦理的优势分析30
- 4.2.2 传播伦理的劣势分析30-31
- 4.2.3 传播伦理问题的实证研究31-35
- 4.3 新媒体传播中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35-36
- 4.3.1 传播伦理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分析35-36
- 4.3.2 传播伦理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分析36
- 4.3.3 传播伦理问题产生的文化原因分析36
- 4.4 新媒体传播伦理问题产生的影响36-39
- 第5章 在新媒体语境下对传播伦理问题的合理化建议39-42
- 5.1 新媒体语境下人性的复归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价值39-40
- 5.2 传播伦理问题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新思考40-42
- 结论42-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46-47
- 附录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茵;胡沈明;;北京奥运会新媒体传播的特点[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12期
2 黄蕾;;户外交通新媒体传播价值探寻[J];市场观察;2009年07期
3 王修;;从腾中重工看事件新媒体传播[J];国际公关;2009年04期
4 王彤;;微博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012年08期
5 王雪梅;陈锦宣;谭丹;;科技支撑条件下新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4期
6 付玉辉;;2012年我国新媒体传播研究综述[J];国际新闻界;2013年01期
7 高武;;新媒体传播规律及其运用[J];宁夏党校学报;2013年03期
8 刘新业;;新媒体传播对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传媒;2013年06期
9 红乐;;余柏良:新媒体传播亟待走出尴尬[J];国际公关;2013年05期
10 徐舟;;新媒体传播方式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作用及对策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磊;;新媒体传播专业技术类课程的建设与实践[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赵季伟;;“新媒体传播学”初步研究的要点[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07年
3 崔波;;传播秩序的重构——风险社会的视角[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刘柱军;;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发展[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与创意研究中心教授 黄传武;着力引领新媒体传播文化[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记者 李红;“新媒体传播正能量”论坛在郑州举办[N];河南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范传贵;新媒体传播色情对青少年危害尤甚[N];法制日报;2014年
4 新疆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 天山网总编辑 朱建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媒体传播格局[N];新疆日报(汉);2014年
5 邹翔;新媒体传播应公正客观[N];经济日报;2014年
6 记者 张海志;奥运新媒体传播联盟将致力奥运版权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7 王英 录音整理 首席记者 王川;新媒体 新动画 新路径[N];牡丹江日报;2010年
8 孙长胜;新媒体营销势在必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能源研究基地研究员 张春宇;撒哈拉以南不会发生中东动荡的多米诺效应[N];中国石油报;2012年
10 付玉辉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学院;网络时代的全景式观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民;共青团工作中新媒体传播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竞月;新媒体传播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王佳佳;第四届杭州市青少年西湖明信片大赛传播设计方案[D];浙江大学;2015年
3 朱政;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D];复旦大学;2014年
4 王润泽;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挑战及其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婧;新媒体传播伦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6 刘奕君;北京市经营性健身P6乐部的新媒体传播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7 张文佳;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新媒体传播过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薛丹;公共政策的新媒体传播及其效能提升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9 程樊;自主汽车品牌新媒体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10 尹义男;我国新媒体传播伦理规范建设的现状及出路[D];黑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90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590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