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跟贴中的对抗式解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12:22
本文关键词:网络新闻跟贴中的对抗式解读研究
【摘要】: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网络新闻跟帖中的对抗式解读这一现象。对抗式解读概念由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霍尔提出,主要指受众完全明白媒介信息的字面和内涵意义,但是却用与之相反的方式进行解读。网络新闻跟帖中,网民的对抗式解读比比皆是,但却鲜有人研究。网民对抗式解读的表现方式是什么?这种对抗式解读的群体心理是怎样的?造成网民采取对抗式解读的因素有哪些?这是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阐释网络新闻跟帖的功能以及其中存在的对抗式解读现象。第二章对网络新闻跟帖中的对抗式解读表现方式作了梳理,最为常见的即是网民质疑报道内容的直接对抗,还有相当一部分网民会采取艺术性的对抗方式,通过各种修辞、戏谑与恶搞等形式来解构媒介信息。此外,对媒介报道信息置之不理,也是一种无声的对抗,如不关注媒介塑造的一些典型人物或对官员的赞歌式报道。这几种对抗都是针对媒介信息本身。而网民抛弃原有新闻内容,完全颠覆传播意图,并重新解构议题则又是另一种对抗式解读的表现方式。第三章论述了网络新闻跟帖中对抗式解读的心理及成因,根据心理学及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网民采取对抗式解读的“群体逆反”心理、刻板印象心理、“沉默的螺旋”与“反沉默的螺旋”心理以及极端的宣泄心理等。而在这种心理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首先,互联网为网民的对抗式解读“赋权”,其次,随着网民参与意识的增强,长期被压制的情绪急于表达。社会转型期“重效率而轻公平”的无序式发展,加之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贪腐问题的大量存在,使得网民成为“惊弓之鸟”,对抗式解读官方信息成为常态。从文化层面上探寻,无论是网民对抗式解读的心理还是表现方式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以解构为乐趣的后现代文化的感染。最后,网民之所以采取对抗式解读,媒介自身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第四章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对抗式解读的疏导途径。网络新闻跟帖中的对抗式解读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因此它的疏导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疏导并非要化解对抗式解读,而是要使其朝向理性、建设性方向发展,这需要政府、媒介与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网络新闻跟帖 对抗式解读 表现 心理 成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10.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2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8
- 二、研究现状综述8-10
- 三、研究方法10-12
- 第一章 网络新闻跟帖概述12-17
- 第一节 网络新闻跟帖:意见表达平台12-14
- 一、骨鲠在喉——网民快速发声12-13
- 二、管中窥豹——社会舆情窗口13
- 三、制胜筹码——网站反馈功能13-14
- 第二节 对抗式解读:网络新闻跟帖的重要特征14-17
- 一、对抗式解读含义14-16
- 二、网络新闻跟帖中对抗式解读普遍存在16-17
- 第二章 网络新闻跟帖中对抗式解读的表现方式17-25
- 第一节 质疑报道内容——直接对抗17-18
- 第二节 话语意义的争夺——艺术性对抗18-22
- 一、修辞:艺术性对抗的典型19
- 二、戏谑与恶搞:在娱乐中对抗19-22
- 三、电子隐藏文本:符号的言外之意22
- 第三节 置之不理——无声地对抗22-24
- 第四节 重新建构议题——另起炉灶24-25
- 第三章 网络新闻跟帖中对抗式解读的心理及成因25-45
- 第一节 对抗式解读的心理机制25-30
- 一、“群体逆反”下的二元对立25-26
- 二、“刻板印象”中的刺激反应26-27
- 三、“沉默的螺旋”与“反沉默的螺旋”的复杂交织27-29
- 四、不当宣泄的极端对抗29-30
- 第二节 引发对抗式解读的社会成因30-38
- 一、何以能——互联网为对抗式解读“赋权”30-31
- 二、何以会——政治、经济、文化多元互动因素31-38
- (一)“臣民”到公民的转变:参与意识增强31-32
- (二)总体财富增长:利益分配不均32-35
- 1、贫富差距扩大 中产阶级缺失33
- 2、官僚腐败:权力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33-35
- (三)传统文化的发酵与后现代文化的影响35-38
- 1、传统文化的发酵35-37
- 2、后现代文化:解构37-38
- 第三节 引发对抗式解读的媒介成因38-45
- 一、变与不变:传受关系改变,新闻改革落后38-39
- 二、媒介的“捧杀”与“棒杀”39-45
- (一)“捧杀”:话语宣传意味浓厚;选择性失语39-40
- (二)“棒杀”:议题设置诱导;标题消费“敏感词”40-45
- 第四章 网络新闻跟帖的对抗式解读疏导途径45-51
- 第一节 政府部门45-46
- 一、解决现实的问题:根本之道45
- 二、开放的心态:主动公开,善用修辞45-46
- 第二节 传播媒介46-48
- 一、主流媒体:心态到语态的转型46-47
- 二、标题设计:忠于事实47
- 三、宜疏不宜堵:放松跟帖限制47-48
- 第三节 社会公众48-51
- 一、媒介素养:提高公民意识48-49
- 二、理性判断:不盲从,,去掉“有色眼镜”49
- 三、跳出“酱缸”:破立结合49-51
- 结语51-52
- 注释52-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洪友;;我国当代新闻传播中对抗式解读的成因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陈洪友;;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中对抗式解读的特点[J];新闻爱好者;2009年16期
3 禹夏;邓亮;;微博用户对主流媒体报道的对抗式解读探析[J];媒体时代;2013年03期
4 张淑芳;;公众对抗式解读官方舆论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传播;2013年04期
5 沧海一粟;;档案联合执法问题大辩论[J];档案管理;2012年06期
6 陈小伟;;传统媒体面对受众对抗式解读的困境及对策[J];当代电视;2012年09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朱丹邋通讯员 张峰;欧委会就紧固件案20年来首开对抗式听证会[N];嘉兴日报;2008年
2 李智;从意大利新刑诉法看对抗式模式之缺陷[N];检察日报;2004年
3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法学博士 李昌盛;文化与审判[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学姣;网络新闻跟贴中的对抗式解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俞忠;对抗式诉讼模式初论—兼论刑事诉讼辩护制度的改革[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78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67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