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历史与战争动员: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画报》研究
本文关键词:图像历史与战争动员: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画报》研究
【摘要】:苏珊·桑塔格曾言:“摄影业最为辉煌的成果便是赋予我们一种感觉,使我们觉得自己可以将世间万物尽收胸臆——犹如物象的汇编。”而具有纪实性质的战时摄影被认为比文字更加客观、公正。甚至有人预言,摄影图片会超过最详细的文字描述使短暂的战争场面永存于世。摄影,成为战场最真实的传播者。但是,摄影在战争之中的作用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摄影绝不仅仅只是战争诚实的记录者,同时还是战争的宣传者。众所周知,宣传在战时是另一场战争,而摄影则成为这场战争的有力武器。摄影的主观性使其可以通过建构各种正面或者负面的形象,以改变人们对于战争的看法,从而引导舆论。摄影,不仅仅是事件的记录者,同时它也是变革的推动者。而政权的掌控者最擅长使用符号、仪式、象征、隐喻等手段,凭借各种编码将自己的意识传播给民众,以操控民众情绪,引导舆论。图像作为一种独特的形式,在政治动员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1942年,在中国抗日战场的大后方晋察冀边区,出版了一册以新闻图片为主的画报——《晋察冀画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新闻摄影画报。从1942年到1948年,在这六年的时间中,《晋察冀画报》共创办了13期,并且先后传到了美国、英国、苏联等二十多个国家。该画报也被称之为山沟里绽放的民族“抗战鲜花”。田涌学者曾评价该刊刊载和保存了很多珍贵的作品,他们具有永久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记录历史的作用,更重要的作用是在国难当头的战争时期,画报宣传中共抗战,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抵抗日寇。本文以1942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出版的9期《晋察冀画报》为研究对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剖析画报中所刊载的摄影图像所呈现的特征,以及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时期,中共如何利用图像传播的优势进行行之有效的战争动员与民族救亡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在抗战民族救亡这一特殊时期图像传播的状况。首先从摄影观念的转向入手,早期的中国摄影只是人们娱乐和赚钱的工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些摄影家开始关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摄影成为民族救亡的武器,从追求艺术的表达转向为国家民族发声。在这一时期,国统区和根据地都组建了多个摄影协会和小组,创办了一系列画报、画册以揭露日军在中国的暴行。1942年7月7日,解放区也创办了第一份以军事新闻图片为主的新闻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第二章着重分析了九期画报中所刊登的805张摄影图片。1942-1945年抗战期间,画报共出版九期,其中1945年12月份出版的九、十期为合刊。本章从图像中的社会景观、“主题”、“公式”以及图像文本四个方面剖析了画报中图像呈现的内容及其特征。第三章研究重点在于图像之于社会革命,主要分析了《晋察冀画报》边区政府如何以画报为载体,以摄影为武器进行行之有效的政治动员。图像的主观性使其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唤起受众的情感,这一特征让图像动员成为可能。画报不仅诉说了悲悯的同情、必胜的信息、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也为大众缔造了不畏生死、保家卫国的英雄神话。同时,政权的合法性传达也是画报进行动员的有效手段。不论是边区规范的规章制度的建立,还是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让民众相信中共可以带领全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四章分析了摆拍的隐喻及画报动员的社会呼应。对于摄影而言,争议最多的就是其真实性、客观性,而摆拍一直被诟病为使图片失掉其真实性的罪魁祸首。图片不会说谎,但是具有主动性的摄影者却可能会说谎。但是在战争年代,物资缺乏、战局紧张,摆拍成为战地摄影记者必不可少的手段,一些摆拍的图片也成为经典之作为后世称道。这些图片尽力岁月的流逝,再度成为人们解读历史的论证。作为中共在边区创办的第一份画报,它不仅得到边区人们的喜爱,也得到全国乃至国外友人的称赞,在抗战宣传和战争动员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画报社的成立也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摄影人才,并创建了庞大了影像传播体系。
【关键词】:《晋察冀画报》 战时摄影 图像 政治动员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19.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8
- 第一节 论文选题来源10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第三节 研究综述11-16
- 一、《晋察冀画报》文献综述11-14
- 二、关于政治动员的文献综述14-16
-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点16-18
- 第一章 抗战初期民族救亡中的图像传播概述18-25
- 第一节 摄影救国:摄影观念的转向18-20
- 第二节 战争之中的图像传播20-22
- 一、国统区20-21
- 二、根据地21-22
- 第三节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图像传播22-25
- 一、摄影展22-23
- 二、《晋察冀画报》的创刊23-25
- 第二章 可视的叙事史——《晋察冀画报》中的图像分析25-48
- 第一节 图像中的社会景观25-29
- 一、画报中的战场26-28
- 二、画报中的生活28
- 三、男性的绝对主体地位28-29
- 第二节 图像中的“主题”29-38
- 一、战争29-33
- 二、民主政治33-35
- 三、国际援助35-38
- 第三节 图像中的“公式”:画报中的典型形象建构38-45
- 一、军人38-41
- 二、女性及儿童41-43
- 三、庄稼地与大生产43-45
- 第四节 叙事中的“图像文本”:画报中的文字表达45-48
- 一、画报中的“中英双语”报道45-46
- 二、画报中的“图像文本”运用特征46-48
- 第三章 图像之于社会变革——《晋察冀画报》的政治动员48-62
- 第一节 强烈的情感渲染48-53
- 一、悲悯的同情诉说——图像中的尸体和被摧毁的建筑49-50
- 二、必胜的信心传递——图像中的胜利品和俘虏50-51
- 三、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表达——图像中的“长城”51-53
- 第二节 英雄神话的塑造53-58
- 一、领袖肖像中的圣象崇拜53-55
- 二、英雄主义的精神引领55-58
- 第三节 政权合法性的传达58-62
- 一、规章制度:民主制度的建立58-59
- 二、统治绩效:经济发展及文化和教育事业建设59-62
- 第四章 图像之于传播——战争之中的摄影62-70
- 第一节 图像背后的人62-64
- 一、中国革命摄影家——沙飞62
- 二、摄影“武器论”的提出62-64
- 三、以画报社为中心的摄影团体64
- 第二节 摆拍的隐喻64-66
- 第三节 图像动员与社会呼应66-70
-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7
- 致谢77-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党组织概况(一)[J];浙江档案;1989年07期
2 田启峰;;仁丹广告的秘密[J];兰台内外;1995年04期
3 查灿长;抗日战争时期的澳门报业[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4 王民英 ,王凤鸣 ,张国红;抗日战争时期的《冀鲁豫日报》印刷厂[J];山东档案;2004年01期
5 张洁梅,李泽民;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轰炸四川始末[J];四川档案;2005年03期
6 徐登明;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期刊[J];新闻界;2005年05期
7 陆大钺;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兵工企业内迁述论[J];四川档案;2005年05期
8 梁家贵;;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报的发展与历史作用[J];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02期
9 陈浩;;浅论抗日战争时期桂林的新闻活动[J];视听;2008年10期
10 倪波;;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出版之丛书的见闻[J];宁夏图书馆通讯;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祥;;试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纲领[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黄利群;;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干部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王起太;黄石远;;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地区[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4 钟修芳;;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的文化教育[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杨兴江;;试述朝鲜族同胞在方正县抗日战争时期的突出贡献[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谢世诚;;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粮食与民众生活[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7 朱潮;;第47团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卫生工作[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五)[C];2005年
8 林伟;顾健;;独立2团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卫生工作[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五)[C];2005年
9 张远新;;论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翁有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政治发展观初探[A];毛泽东邓小平与现代中国——中国现代史学会与中共永定县委、永定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术讨论会重要讲话与论文选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保怡;普查昆明地区抗日战争时期文物并对重点文物进行保护的建议案[N];云南政协报;2000年
2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李久林 成林萍;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5年
3 于一贫;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外税收协作[N];中国财经报;2002年
4 市委党史研究室 郑艳丽;论抗日战争时期潮汕地区的统战工作[N];汕头日报;2011年
5 特约记者 王恩汉;《抗日战争时期的李汉魂》出版[N];中国档案报;2005年
6 荣维木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如何推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 执笔 吴继轩;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略论[N];光明日报;2011年
8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体现[N];解放军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杨惠玲;“愿后人铭记这段历史”[N];石家庄日报;2010年
10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陈立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N];人民政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梁家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门、帮会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3 王艳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职干部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通信兵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梁帅;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政治智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宋灵波;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政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4 袁媛;抗日战争时期贵州省立图书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菁;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土地减租政策及其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6 朱美娜;抗日战争时期长治地区的报刊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乌日汉;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戴蓉芳;抗日战争时期湘西地区难民救济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9 田家乐;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贡献[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崔馨心;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82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68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