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4:12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 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 政治表达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网络已成为政府听取民意和公民表达诉求的重要媒介,成为政府和公民互动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主要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失衡性;二是网络政治参与方式具有虚拟性和平等性;三是网络政治参与过程具有便捷性和低成本性。网络政治参与一方面在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热情、促进公民政治社会化、培育新型公民文化、推动政府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发挥着积极功能;另一方面又给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地位和政治稳定造成了冲击和挑战,具有一定的消极功能。目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还存在“数字鸿沟”、非理性参与以及非法性参与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公民个人能力的差异、网络技术的隐匿性、媒体的引导不当、制度性渠道不畅、政府回应不足以及相关法律不够健全等方面。为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理性化、规范化、有序化发展,本文提出了三点对策和建议:首先,要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普及计算机教育,缩小“数字鸿沟”;其次,加强公民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积极发挥媒体的信息供给作用和网络舆情引导作用;最后,加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和网民互动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 政治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21.5;G20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9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3
  • 1. 选题背景11-12
  • 2. 研究意义12-13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三)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7
  • 1. 研究内容17
  • 2. 研究方法17
  • (四) 本文特色及有待完善之处17-19
  • 1. 本文的特色17
  • 2. 有待完善之处17-19
  •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19-26
  • (一) 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19-20
  • (二) 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20-23
  • 1.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失衡性21
  • 2. 网络政治参与方式具有虚拟性和平等性21-22
  • 3. 网络政治参与过程具有便捷性和低成本性22-23
  • (三) 网络政治参与的功能23-26
  • 1. 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功能23-24
  • 2. 网络政治参与的消极功能24-26
  • 二、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26-34
  • (一) 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26-28
  • 1. 网络政治参与的奠基阶段(1994年——1997年)26
  • 2. 网络政治参与的形成阶段(1998年——2002年)26-27
  • 3. 网络政治参与的全面发展阶段(2003年——2007年)27
  • 4. 网络政治参与的深入推进阶段(2008年以来)27-28
  • (二) 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28-30
  • 1. 网络基础资源分布的现状分析28-29
  • 2. 参与主体的现状分析29
  • 3. 参与形式的现状分析29-30
  • (三) 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30-34
  • 1. 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突出31-32
  • 2. 非理性参与问题突出32-33
  • 3. 非法性网络政治活动影响网络政治参与发展33-34
  • 三、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4-37
  • (一)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34
  • (二) 公民的个人素质差异34-35
  • (三) 网络政治参与的隐匿性、间接性助长了网民的非理性参与和非法性参与35
  • (四) 媒体舆论引导不当35-36
  • (五) 制度性政治参与渠道不畅36
  • (六) 政府回应不足36
  • (七) 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制度尚不健全36-37
  • 四、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的路径选择37-42
  • (一) 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普及计算机教育37-38
  • 1. 加快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37
  • 2. 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计算机教育普及37-38
  • (二) 加强公民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发挥媒体的信息供给作用和网络舆情引导作用38-39
  • 1. 加强公民网络伦理道德建设38
  • 2. 发挥网络媒体的信息供给作用38
  • 3. 发挥网络媒体的网络舆情引导作用38-39
  • (三) 加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和网民互动机制39-42
  •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39-40
  • 2. 推动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40-41
  • 3. 建立健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机制41-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同新;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透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晓乾;;试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其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李斌;;网络政治参与的机理初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8期

4 赵春丽;;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5 张亚勇;;试论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及其规范[J];求实;2007年12期

6 王有加;;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再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7 李斌;;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8 刘蕊;田春苗;;试论当代中国有序网络政治参与体系的建构[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9 吴德星;;促进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J];新远见;2008年09期

10 李祥;;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J];行政论坛;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小茹;;网络政治参与与政府善治之道[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任平平;;试论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其应对策略的探讨[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湖北省团校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杜凌飞;;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观察和思考[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4 周昕;关耀富;;推动网络政治参与 促进政治文化发展[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吴芸;;试论网络政治参与——“华南虎事件”的个案分析[A];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C];2012年

6 黄春莹;;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公民政治道德建设[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房正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探讨[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春丽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白全贵 整理;推动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健康发展[N];河南日报;2009年

3 赫曦滢;浅谈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N];吉林日报;2010年

4 党文琦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缩小三道“数字鸿沟” 推动网络政治有序参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潘真;上海人对政治关注度高参与度不够[N];联合时报;2009年

6 袁峰 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协在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作用[N];联合时报;2011年

7 张磊;网络政治视角下的社会心理嬗变[N];吉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桥法;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宋超;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李春;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D];复旦大学;2005年

4 金毅;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韧;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享;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朱坤;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尹航;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双重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海;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及其有序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聂虹;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新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红艳;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性及其负效应的消减[D];西北大学;2009年

7 韩平;网络政治参与和政府回应[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维刚;新时期中国网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旭涛;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及管理问题探索[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李楠;民主视角下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37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837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6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