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声音的迷思:当代中国歌曲类电视节目研究(1980—)

发布时间:2017-09-14 09:45

  本文关键词:声音的迷思:当代中国歌曲类电视节目研究(1980—)


  更多相关文章: 歌曲类电视节目 音乐 市场 沿革


【摘要】:本文旨在总结中国内地歌曲类电视节目发展历史、类型特征,探究中国歌曲类电视节目在各个时期发展的必然性以及相互之间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在迷思与反迷思的协商与对抗中,隐藏在中国歌曲类电视节目背后的意义。此外,因为“音乐”在中国歌曲类电视节目中所扮演的角色已不仅仅是连接受众与节目的声音媒介,而是一种价值符号,不论是词曲的创作、改编,还是歌曲背后暗含的思想感情,都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氛围。因此,要着重对电视节目的“音乐”进行探究分析,这也是本文重要的新论点。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对过往的研究进行分析,吸取他人研究经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并且试图寻找研究的新切入点。第二章从音乐本身对节目进行讨论。音乐是歌曲类电视节目的灵魂,它不仅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实际上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形式,甚至可以暗示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对其本身进行探究是极为必要的。第三章将对歌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探讨,从中探求在不同时间阶段,不同社会背景下此类节目的发展规律。此外,还将我国存在的歌曲类电视节目进行分类。我国歌曲类电视节目历经几十年发展进程,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节目。只有对节目进行细分,才会掌握各类节目自身的发展脉络以及背后隐藏的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第四章主要是对歌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变迁进行分析与总结,节目之间在纵向与横向上都产生了差异化发展,这是由经济政治现状所决定的。因此,需要对这些节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时代变迁之下所带来的节目变迁。第五章主要是反思目前歌曲类电视节目所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将其置于全球化、市场化的语境之下,找出节目发展的瓶颈与弊端,从而根据问题找寻解决方法。第六章将对全文观点进行梳理与总结,探讨如何摆正歌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本文认为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要将发展重点回归到音乐上来,平衡经济利益与文化需求,使得歌曲类电视节目健康发展。
【关键词】:歌曲类电视节目 音乐 市场 沿革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2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绪论12-16
  • 1.1 研究意义12
  • 1.2 研究方法与对象12-13
  • 1.3 文献综述13-16
  • 第二章 歌曲:社会化的声音16-28
  • 2.1 从声音到音乐16-18
  • 2.2 音乐的“社会赋意”18
  • 2.3 歌曲的“社会守望”18-20
  • 2.4 歌曲的“时代编码”20-22
  • 2.5 歌曲的角色转变22-28
  • 第三章 歌曲类电视节目发展历程及其类型28-38
  • 3.1 歌曲类电视节目发展历程28-31
  • 3.2 歌曲类电视节目分类31-38
  • 第四章 歌曲类电视节目转型38-47
  • 4.1 从专注唱功到炒作吸睛38-39
  • 4.2 从草根崛起到歌手翻红39-40
  • 4.3 从“大我”至上到追求“个性”40-41
  • 4.4 从原创到购买版权41-43
  • 4.5 从分化到调和43-44
  • 4.6 从封闭到走向国际44-45
  • 4.7 从音乐至上到声画合一45-47
  • 第五章 歌曲类电视节目发展中凸显的问题与解决方式47-54
  • 5.1 发展中凸显的问题47-50
  • 5.2 歌曲类电视节目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50-54
  • 第六章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1-6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庆;浅议县级电视节目的定位[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6期

2 吕們;互补还是竞争?——试论省级一、二套电视节目的关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S1期

3 胡洁;汉城允许公众接收朝鲜电视节目[J];国际新闻界;2000年04期

4 秦明新;重审电视节目评奖[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5 尹清新;谈电视节目的个性化[J];新闻爱好者;2000年12期

6 刘宝成;试论电视节目的商品化[J];声屏世界;2000年05期

7 刘智文;电视节目的质量控制浅议[J];声屏世界;2000年05期

8 王青林,刘航;浅谈电视节目改版[J];新闻前哨;2000年02期

9 王科;电视节目的双休日综合症[J];当代电视;2000年S8期

10 冷珍;;反映电视节目主题的片头设计[J];设计艺术;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洋;于大志;;浅谈制播分离下新型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建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2 汤为民;;中国农村电视节目的生产与传播[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3 萧盈盈;;人文主义精神前进的50年(摘要)——关于电视节目文化内涵的一点认识[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宋爽;;浅析中国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邢雪;;解读故事性电视节目(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6 陈立强;马君姝;;当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群集”现象研究[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郑保章;;浅谈科教类电视节目的组织与策划[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姜媛;;电视节目叙事的文学性植入与文学精神的消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敬婕;;婚恋类电视节目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A];性与性别研究(第4辑)——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2008-2010)[C];2011年

10 潘洪业;;电视节目运作与市场展望[A];中国传媒经济(第一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秋芳;健康类电视节目如何实现突围[N];甘肃日报;2007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彭茗慧;如何保护电视节目模式?[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3 特约撰稿 吴闻博;《好声音》三大启示:用资本运作的方式看待电视节目[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4 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 唐飒;电视节目改版可从欧洲取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5 李英晟;电视节目国际化的成功探索[N];人民日报;2013年

6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将推万集电视剧[N];北京商报;2013年

7 苗春;电视节目流行“拿来主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8 蔡闯;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电视节目?[N];光明日报;2013年

9 魏青;电视节目为何流行“跟屁虫效应”[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10 魏青;电视节目何时摆脱“跟屁虫效应”[N];中国改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加斯(SUGATH MAHINDA SENARATH);印度电视节目对斯里兰卡观众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9年

2 刘秀梅;多元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传播的机遇与挑战[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t,

本文编号:849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849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6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