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地方政府应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20:31

  本文关键词:地方政府应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政府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 网络舆情


【摘要】:近年我国环保类群体性事件频发,从2007年的厦门PX事件到2014年的茂名PX事件,PX项目频频陷入“立项—抗议—停止”的困局,引发一次又一次的群体性事件,造成公众、地方政府、企业等的“多输”局面,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的不力。深入分析研究PX项目等引发的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找出PX等项目“立项—抗议—停止”的破解之道,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PX项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研究背景,首先分析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形成及影响,包括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概念、定义和特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促生因素和网络舆情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然后以厦门和茂名PX事件为例着重分析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和各阶段地方政府的应对措施,对地方政府应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中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总结。最后分析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不同阶段的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通过研究加强网络舆情危机预警、加强信息公开、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及加强事后恢复等应对对策,切实解决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中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地方政府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 网络舆情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G2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9-1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理论和方法13-14
  • 1.3.1 研究理论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14-16
  • 1.4.1 研究思路14-15
  • 1.4.2 创新之处15-16
  • 第2章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形成及影响分析16-23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6-18
  • 2.1.1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16
  • 2.1.2 网络舆情16-17
  • 2.1.3 PX项目17-18
  • 2.2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促生因素18-20
  • 2.2.1 根本因素:环境风险上升18-19
  • 2.2.2 社会因素:风险认知差异19-20
  • 2.2.3 媒体因素:新媒体成为舆论集结新平台20
  • 2.3 网络舆情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的影响20-23
  • 2.3.1 网络舆情推动事件的产生20-21
  • 2.3.2 网络舆情推动事件的扩大21-22
  • 2.3.3 网络舆情推动事件的平息22-23
  • 第3章 地方政府应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623-33
  • 3.1 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及地方政府各阶段应对措施——以厦门和茂名PX事件为例23-29
  • 3.1.1 网络舆情潜伏期23-25
  • 3.1.2 网络舆情爆发期25-26
  • 3.1.3 网络舆情持续期26-28
  • 3.1.4 网络舆情平息期28-29
  • 3.2 地方政府不同阶段网络舆情应对中存在的问题29-31
  • 3.2.1 潜伏期:危机预警能力不足29
  • 3.2.2 爆发期:信息公开不到位29-30
  • 3.2.3 持续期:公众参与缺失30
  • 3.2.4 平息期:事后恢复不足30-31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1-33
  • 3.3.1 潜伏期:漠视网络舆情31
  • 3.3.2 爆发期:思想观念落后31
  • 3.3.3 持续期:无视公民参与权31-32
  • 3.3.4 平息期:忽视事后恢复32-33
  • 第4章 地方政府应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不同阶段网络舆情的策略分析33-47
  • 4.1 潜伏期:加强网络舆情危机预警33-35
  • 4.1.1 转变网络舆情治理观念33-34
  • 4.1.2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研判34-35
  • 4.1.3 加强网络问政35
  • 4.2 爆发期:加强信息公开35-42
  • 4.2.1 信息公开原则36-37
  • 4.2.2 建立多元化信息发布平台37-39
  • 4.2.3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39-41
  • 4.2.4 网络谣言应对41-42
  • 4.3 持续期:引导公众有序参与42-46
  • 4.3.1 落实重大项目听证制度43-44
  • 4.3.2 构建公共协商机制44-45
  • 4.3.3 加强利益群体组织化45-46
  • 4.4 平息期:加强事后恢复46-47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7-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6
  • 个人简历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书亭;陈法彬;;环保型网络群体性事件传播机制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张丽红;;论我国公共决策与网络舆情[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4 陶睿;;论群体性事件与政府网络舆情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0期

5 姜胜洪;;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引导[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彭知辉;;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7 陶建杰;;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初探[J];新闻传播;2007年10期

8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年01期

9 邱泽奇;群体性事件与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996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996114.html

上一篇:论表情媒介  
下一篇:玩好企业的公众号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