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1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细胞稳转模型的保护作用
本文关键词:IGF-1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细胞稳转模型的保护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行性、致死性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主要侵犯脑和脊髓的上、下运动神经元,最终导致瘫痪和死亡。然而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并且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最近,在ALS和含有泛素阳性包涵体的额颞叶痴呆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均发现了异常泛素化的蛋白聚集体,主要成分是43KD的TAR DNA结合蛋白(TDP43),它由TARDBP基因编码。正常情况下TDP-43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参与剪切和转录调控。TDP43由414个氨基酸组成,包括两个RNA识别区域和一个富含甘氨酸的羧基末端区域。最近研究表明TARDBP突变是ALS较为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并且几乎所有与ALS相关的TDP43突变都源于其羧基末端的甘氨酸富含区域。然而目前我们仍不清楚,突变的TDP-43是通过毒性功能的获得还是正常功能的丢失来介导神经元退行性变的。突变的TDP43可以被截断,产生一个25KD的羧基末端片段:TDP25,它更容易错误折叠和聚集,在ALS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文献报道,稳定表达TDP25能够诱导细胞产生显著的氧化应激及凋亡,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运动神经元正常的生理功能依赖于神经生长因子持续、严格的调控,在运动神经元不同的发育阶段,神经生长因子参与神经元增殖、轴突生长、突触形成等重要生理过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神经生长因子,属于胰岛素家族。由于它在生长及代谢方面的作用,IGF-1已经用于生长因子缺乏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对神经变性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最近研究表明IGF-1对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IGF-1可以激活PI3K/Akt和P44/42 MAPK信号通路,产生一系列的细胞保护效应,包括:细胞增殖、分化、抑制凋亡。另外,JPK、P38 MAPK和m TOR信号通路也与IGF-1相关。然而IGF-1信号系统十分复杂,受IGF-1受体(IGF-1R)及IGF-1结合蛋白(IGFBPs)等多种因子的调控。对IGF-1系统的深入研究有可能为ALS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目的:研究IGF-1对稳定表达TDP25蛋白的NSC34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TDP25稳转的NSC34细胞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0ng/ml,0.1ng/ml,1ng/ml,10ng/ml,100ng/ml,1000ng/ml)IGF-1干预稳转的NSC34细胞24小时,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IGF-1干预后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IGF-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IGF-1最适药物浓度;采用适当浓度的IGF-1干预细胞24小时后,通过LDH及MDA试剂盒检测IGF-1是否能减少TDP25产生的细胞毒性;采用适当浓度的IGF-1干预细胞24小时后,通过Western免疫印记法检测IGF-1对caspase3(凋亡标记蛋白)和HO-1(抗氧化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到稳转TDP25质粒的NSC34细胞中有外源性TDP25蛋白的表达,成功建立ALS细胞稳转模型。(2)不同浓度(0-1000ng/ml)IGF-1干预稳转NSC34细胞后,镜下观察发现100ng/ml IGF-1能显著促进细胞轴突生长,维持细胞良好形态;CCK-8检测发现除0.1ng/ml IGF-1外,其他不同浓度IGF-1给药组均能提高细胞活力,并且10ng/ml及100ng/ml的IGF-1效果更好,所以最终我们选择10ng/ml和100ng/ml作为IGF-1的最适浓度。依次用0ng/ml、10ng/ml(低剂量)、100ng/ml(高剂量)IGF-1干预稳转NSC34细胞24小时后,分别检测不同IGF-1浓度下细胞毒性LDH及MDA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给药组两个浓度下的IGF-1均能显著降低LDH及MDA水平,且两个给药剂量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依次用0ng/ml、10ng/ml(低剂量)、100ng/ml(高剂量)IGF-1干预稳转NSC34细胞24小时后,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caspase3、HO-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两个浓度下的IGF-1均能抑制caspase3表达水平,并上调HO-1表达水平,而且高剂量组作用效果优于低剂量组。结论:在稳定表达TDP25蛋白的ALS细胞模型中,IGF-1能够降低TDP25产生的细胞毒性,抑制凋亡和氧化应激,且高剂量的IGF-1能够促进细胞轴突生长,具有明显的细胞保护作用。
【关键词】:IGF-1 肌萎缩侧索硬化 TDP25 caspase3 HO-1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4.8;R-33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0
- 英文缩写10-11
- 前言11
- 材料与方法11-21
- 结果21-23
- 附图23-29
- 讨论29-31
- 结论31
- 参考文献31-35
- 综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研究进展35-46
- 参考文献41-46
- 致谢46-47
- 个人简历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均;消化道的细胞保护作用[J];生理科学;1986年01期
2 吴健;;前列腺素对消化器官的细胞保护作用[J];铁道医学;1986年04期
3 朱文玉;;生长抑素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1994年06期
4 田培燕,邓祖国;胃肠道的细胞保护[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9年04期
5 梁名践,蒋茨蕾,鲁宏,窦志勇,孙敏;新生小牛血清在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疫苗组织培养中对肾细胞保护作用的观察[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1年02期
6 张建福;上皮生长因子对胃粘膜的细胞保护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1982年03期
7 王志均;消化道的细胞保护[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8 陈长志;王一山;;山莨菪碱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上海医学;1990年02期
9 燕福生,宋学英,陈致清,张锦楠,阎淑莲;甘草对人红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6年11期
10 王志均;细胞保护与消化道损伤[J];北京医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喜雨;丁玉琴;刘萍;;谈胃的细胞保护作用[A];中南地区第六届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郭一峰;周文丽;张建鹏;刘军华;冯伟华;焦炳华;;海螵蛸多糖对小鼠胃黏膜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A];2008年全国糖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8年
3 魏锡云;张锦;陈肃标;孙劲旅;;扶正中药对小鼠免疫细胞保护作用的形态定量分析[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初亮;邵荟竹;王帅;周琴;刘克辛;姚继红;;槲皮素对HepG2细胞二相酶的诱导及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吴迪;闵伟;骆丹;;黄芩苷对UV损伤皮肤细胞保护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谢建琼;方琴;王季石;胡秀英;崔欣;;人DNA修复基因MGMT导入NK细胞增强其抗药特性[A];贵州省2008年血液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范黎黎;尹蔚兰;唐小卿;;H2S对MPP~+损伤PC12细胞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8 陈晓宇;席加喜;;血栓通对顺铂损伤HK-2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9 曹莉;尹鸿操;周礼;王拥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A];全国第三届心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闵伟;骆丹;;黄芩苷对紫外线辐射损伤人表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王丹;在围术期心脑保护领域书写历史[N];健康报;2012年
2 王建高;留学长才干报国正当时[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磊;甲基牛扁亭对阿尔茨海默氏病细胞模型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赵然尊;Nrf2对缺氧预处理内皮祖细胞成血管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陈亚红;细胞内NAD水平分析及多酶氧化体系抑制效应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陈雪梅;细胞应激适应中HSP90的作用和应激适应保护蛋白的初步筛选[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5 冯惠茹;~(32)Pβ射线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肿瘤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机制及端粒酶的治疗监控和放射增敏价值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6 杨绍楠;丁内酯衍生物对阿尔茨海默氏病细胞模型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宫智勇;热休克蛋白70在苯并(a)芘致细胞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徐益苗;热休克蛋白27及其磷酸化对p53的调控及介导MCF-7细胞多柔比星耐受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新毅;雌激素对Aβ所致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何志松;GATA-4加强MSCs细胞对梗死后缺血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东东;SchB对UVA损伤HaCat细胞和鼠皮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魏菀怡;IGF-1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细胞稳转模型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明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细胞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涂立英;魔芋多糖及其降解产物生物活性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5 王宏心;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其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观察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6 冯英同;内质网应激介导紫檀芪抗食管癌细胞的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7 冯利杰;Tau蛋白介导的细胞毒性及泛素连接酶Hrd1的保护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8 马晨曦;重金属对HeLa细胞中热激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9 刘曼;多胺类化合物WJ01对PC12细胞拟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玉娟;ADMA对MPP~+损伤PC12细胞的拮抗作用及机制[D];南华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IGF-1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细胞稳转模型的保护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5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