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基因Ts-ES-1的免疫筛选及其重组蛋白诱导小鼠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基因Ts-ES-1的免疫筛选及其重组蛋白诱导小鼠免疫保护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旋毛虫病是由旋毛形线虫引起的一种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体感染旋毛虫病主要因食入含囊包幼虫的肉类及其制品。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病原诊断比较困难,且药物治疗不能解决寄生虫的反复感染。目前仍无有效的旋毛虫病疫苗问世。因此,研制有效的疫苗是旋毛虫病防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采用免疫学筛选法从cDNA文库中钓取基因片段,是寻找旋毛虫病疫苗候选抗原分子的有效方法之一,本实验利用人工感染猪血清筛选了旋毛虫成虫cDNA文库。筛选获得的阳性克隆经测序和序列分析后,选取一编码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的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用其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对其免疫学特性及诱导产生的免疫保护性作用开展研究。 首先,本实验用感染猪血清对旋毛虫成虫cDNA文库进行了筛选,通过三轮筛选,获得阳性克隆42个。对筛选结果进行了序列分析。序列分析和GenBank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8-3-4克隆的插入片段全长700bp,,开放阅读框(ORF)为516bp,其编码的蛋白质由172个氨基酸组成,理论分子量19.7kDa。通过软件预测,该蛋白1~21aa为信号肽序列,在体外表达时,应去除信号肽序列,表达22~172aa,共151aa,理论分子量17.3kDa。同源性比较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旋毛虫一假定蛋白同源性100%,与伪旋毛虫的一个21kDa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secretory,ES)同源性达79%。综合上述结果,推断此基因编码的蛋白为排泄分泌蛋白,命名为Ts-ES-1。 为获得Ts-ES-1基因编码的蛋白并进一步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我们将基因的ORF去除信号肽后(453bp)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进行构建并进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rTs-ES-1)分子量约为24kDa(含载体携带的组氨酸标签),与理论值相符。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和复性后,获得纯度较高的rTs-ES-1。 将纯化的rTs-ES-1隔周免疫BALB/c小鼠,免疫三次后,取rTs-ES-1免疫血清。经ELISA鉴定,小鼠体内产生了针对rTs-ES-1的高滴度特异性IgG抗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病鼠、病猪、病兔以及病人血清均能识别rTs-ES-1,提示rTs-ES-1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特异性。免疫荧光定位分析证实,Ts-ES-1分布在旋毛虫杆状体的杆状细胞内。通过RT-PCR表明在旋毛虫成虫及肌幼虫体内均有Ts-ES-1基因的转录;Western blot显示,rTs-ES-1免疫血清与旋毛虫肌幼虫和成虫的虫体抗原以及ES抗原均发生反应,在约20kDa处出现识别条带,表明rTs-ES-1既存在于天然虫体抗原中,又存在于旋毛虫的ES抗原中。此结果进一步说明rTs-ES-1是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的组分。 其次,为评价rTs-ES-1诱导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本实验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用rTs-ES-1与佐剂ISA50V2混合免疫小鼠作为rTs-ES-1免疫组;PBS与佐剂ISA50V2混合免疫及单纯PBS免疫作为对照组;隔周免疫一次,共免疫三次。于末次免疫后2周,每只小鼠经口攻击感染旋毛虫肌幼虫500条。分别在攻虫后5天和攻虫后45天评价成虫减虫率和肌幼虫减虫率,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及单纯佐剂组比较,rTs-ES-1免疫组获得了27%的成虫减虫率和42.1%的肌幼虫减虫率(p0.01)。 最后,为探讨rTs-ES-1免疫小鼠诱导产生免疫保护性的机理,本实验用ELISA法对小鼠血清中总IgG和IgG抗体亚型(IgG1、IgG2a)的水平进行了检测,同时利用ELISPOT检测了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5)的水平。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和单纯佐剂组相比,rTs-ES-1免疫组小鼠血清中产生的抗rTs-ES-1特异性抗体IgG和IgG抗体亚型(IgG1、IgG2a)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IgG1较IgG2a升高更为明显。以rTs-ES-1作为刺激物,与PBS对照组及单纯佐剂组相比,rTs-ES-1免疫组小鼠脾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及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5均明显升高。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获得旋毛虫排泄分泌蛋白Ts-ES-1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rTs-ES-1。rTs-ES-1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力,成虫和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27%和42.1%。同时,rTs-ES-1可诱导小鼠产生以Th2反应为主的Th1/Th2混合型免疫应答。以上结果表明,rTs-ES-1可作为抗旋毛虫病的疫苗候选抗原分子,为抗旋毛虫病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旋毛虫 排泄分泌蛋白 Ts-ES-1 免疫保护性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83.15;R392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8
- 摘要8-11
- Abstract11-15
- 前言15-18
- 第一部分:旋毛虫排泄分泌蛋白 Ts-ES-1 基因的免疫筛选、克隆表达及免疫学鉴定18-63
- 1. 实验材料18-20
- 2. 主要溶液的配置20-25
- 3. 实验仪器及设备25-27
- 4. 实验流程图27-28
- 5. 实验方法28-48
- 5.1 旋毛虫成虫 cDNA 文库的免疫筛选28-31
- 5.2 阳性克隆的序列测定及分析31
- 5.3 旋毛虫排泄分泌蛋白 Ts-ES-1 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31-37
- 5.4 重组质粒(pET-28a(+)/Ts-ES-1)的诱导表达37-39
- 5.5 重组蛋白 rTs-ES-1 的纯化39-41
- 5.6 重组蛋白 rTs-ES-1 的复性41-42
- 5.7 Western Blot 鉴定42-43
- 5.8 重组蛋白 rTs-ES-1 的免疫学鉴定43-44
- 5.9 Ts-ES-1 在旋毛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44-46
- 5.10 免疫荧光定位46-48
- 6. 实验结果48-62
- 6.1 旋毛虫成虫 cDNA 文库的免疫筛选及阳性克隆的鉴定48
- 6.2 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48-52
- 6.3 重组质粒(pET-28a(+)/Ts-ES-1)的构建52-54
- 6.4 重组质粒(pET-28a(+)/Ts-ES-1)的原核表达54-57
- 6.5 rTs-ES-1 的初步鉴定57-58
- 6.6 rTs-ES-1 的免疫学特性58-59
- 6.7 旋毛虫不同发育阶段 Ts-ES-1 的表达59-60
- 6.8 免疫荧光定位60-62
- 7. 小结62-63
- 第二部分:旋毛虫重组排泄分泌蛋白(rTs-ES-1)免疫小鼠产生免疫保护性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63-81
- 1. 实验材料63-64
- 2. 主要试剂的配制64-66
- 3. 实验仪器及设备66-67
- 4. 实验流程图67-68
- 5. 实验方法68-73
- 5.1 rTs-ES-1 免疫小鼠实验方案68
- 5.2 rTs-ES-1 免疫保护性评价68-69
- 5.3 ELISA 法测定小鼠特异性血清抗体 IgG 效价69-70
- 5.4 ELISPOT 检测小鼠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淋巴细胞70-72
- 5.5 统计学方法72-73
- 6. 实验结果73-80
- 6.1 重组蛋白 rTs-ES-1 免疫小鼠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73-76
- 6.2 免疫后小鼠体内抗 rTs-ES-1 IgG 抗体效价变化76-77
- 6.3 rTs-ES-1 免疫组小鼠血清 IgG1/IgG2a 抗体亚型分析77
- 6.4 ELISPOT 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77-80
- 7. 小结80-81
- 讨论81-88
- 参考文献88-96
- 文献综述96-114
- 参考文献104-11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14-115
- 致谢115-116
- 个人简历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铁兵;喻容;刘碧源;蔡力汀;杨胜辉;方会龙;曾庆仁;;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与免疫调节剂联用诱导小鼠免疫保护性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年05期
2 杨钟祺;;荚膜多糖与肺炎杆菌核糖体制品的免疫保护性有关的直接证据[J];国外医学.生物制品分册;1982年02期
3 王敏,曾宪芳,李先平,章洁,张顺科,周东明,易新元;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的初步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4 曾铁兵;蔡力汀;曾庆仁;杨胜辉;喻容;李艳琴;方会龙;李本文;刘伟;张顺科;;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免疫小鼠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性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7年06期
5 郭盛淇;;免疫衰老与老年人免疫[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3年03期
6 张茂,吴小玫,李永柏;试论扶正祛邪与免疫的关系[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林立影;;孩子生病有时也是件好事情[J];大家健康;2013年12期
8 罗秀菊,易新元,曾宪芳,黄复深,张顺科,Larry McReynolds;重组血吸虫GST-Sj31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3年01期
9 王涛;陈建平;陈慧皎;张雷;廖涛;;嗜肺军团菌mip/ctxB融合基因动物免疫试验的免疫保护性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年12期
10 高慧;王琴;成蓓;李厚达;;地方株HPV16 L1基因免疫保护性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锦琴;孙一帆;孙爱华;阮萍;严杰;;甲副伤寒OmpA-SpaO融合双抗原原核表达产物免疫保护性研究[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张影;张瑾;薄淑英;杨英超;辛晓芳;王国治;;弓形虫STAg免疫小鼠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动态检测[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林绮萍;吴少庭;翁亚彪;袁仕善;温见翔;张仁利;高世同;黄达娜;雷明军;潘晖榕;秦莉;;弓形虫有效抗原表位的筛选及其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的研究[A];全国新出现传染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4年
4 范雄林;徐志凯;李元;李别虎;薛莹;柏银兰;白光春;贾向志;;结核分枝杆菌Ag85B基因免疫保护性的初步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文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重组腺病毒疫苗免疫候选分子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杨利;APP apxIVA基因序列特性及rApxIVA/rTbpB亚单位复合菌苗对小鼠的免疫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3 巴月;HBV DNA免疫引起多器官病理损伤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4 陈慧诚;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免疫后攻毒及未免疫攻毒恒河猴婴猴丘脑组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刘军;大肠杆菌O157重组弱毒疫苗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艳玲;羊布鲁氏菌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免疫候选抗原的筛选与鉴定[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忠鹏;布鲁氏菌毒力、免疫相关分子的筛选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春;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膜影的免疫保护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2 韩磊;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调节型DNA疫苗pcDNA4.0-MZ-TGF-β_4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姜夏;IBDV基因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武军元;融合蛋白K88ac-STⅡ和VP4-STI对实验小鼠的免疫效果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5 张平静;共表达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A基因和NA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力评估[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6 李运娜;柔嫩艾美耳球虫ADF基因重组卡介苗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彩红;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外膜蛋白PalA对灭活疫苗的免疫干扰[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谢昆;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调节型DNA疫苗pEtK2-IL-2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徐前明;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调节型DNA疫苗pCDNA-TA4-IL-2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10 王U
本文编号:252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5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