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散瘀解毒方对EP性发热大鼠血清、下丘脑组织cAMP含量和PKA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09 08:07
本文关键词:清热散瘀解毒方对EP性发热大鼠血清、下丘脑组织cAMP含量和PKA活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建立非感染性发热(EP性)大鼠模型,观察正常大鼠与发热大鼠血清和下丘脑组织中环磷腺苷(cAMP)、蛋白激酶A (PKA)的含量变化,比较清热散瘀解毒方与西药萘普生作用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清热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的作用机理。 方法:选用6周龄SPF级的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4组:①生理盐水对照组(简称正常组,n=6);②发热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n=12):③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组(简称中药组,n=12);④西药奈普生治疗组(简称对照组,n=12)。模型组、中药组、对照组予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诱导建立非感染性发热模型,正常组不予注射。模型组、中药组及对照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给药:模型组予生理盐水,中药组予清热散瘀解毒方煎液,对照组予萘普生氯化钠溶液。造模2h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大鼠体温,随即处死大鼠取血,取出下丘脑组织立即投入液氮中速冻固定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按说明书操作分别检测血清及下丘脑组织中的cAMP、PKA含量。 结果: 1.造模前后各组间大鼠体温比较在注射2,4一二硝基苯酚后2h后,中药组体温为(39.02±0.23)℃,对照组为(38.74+0.21)℃,模型组为(39.57±0.38)℃,空白组为(37.41±0.38)℃。四组经方差分析,中药组、对照组体温低于模型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用药后大鼠血清及下丘脑组织中cAMP含量比较三组间cAMP含量经统计学分析得P0.05,每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中药组血清cAM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中药组和对照组低于模型组。三组间下丘脑cAMP含量经统计学分析得P0.05,每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中药组下丘脑cAMP含量低于对照组,中药组、对照低于模型组。说明中药疗效优于西药,且中药和西药均具有疗效作用。 3.用药后大鼠血清及下丘脑组织中PKA活性比较用药后血清及下丘脑组织中PKA含量分析三组间PKA含量经统计学分析得P0.05,中药组、对照组与模型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对照组血清PKA含量低于中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下丘脑PKA含量经统计学分析得P0.05,中药组、对照组与模型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对照组下丘脑PKA含量低于中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和西药均具有疗效作用。 结论: 1.清热散瘀解毒方能显著降低EP性发热大鼠模型体温。 2.EP性发热大鼠血清、下丘脑组织中cAMP含量、PKA活性造模前后显著增高,提示第二信号通路(PKA系统)在发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清热散瘀解毒方能降低EP性发热大鼠血清、下丘脑组织中cAMP含量、显著抑制PKA活性,说明该复方作用机理之一为调节第二信号通道途径、下调cAMP、PKA活性,且下丘脑可能是其作用靶点之一。
【关键词】:EP性发热 作用机理 环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A 清热散瘀解毒方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5.5;R-33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11-15
- 1 实验材料11-12
- 1.1 实验动物11
- 1.2 实验主要药品及试剂11
- 1.3 实验设备11-12
- 1.4 实验耗材12
- 2 实验方法12-14
- 2.1 分组12
- 2.2 药物的制备12-13
- 2.3 EP性发热大鼠模型的建立13
- 2.4 检测方法13-14
- 3 统计学方法14-15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15-17
- 1 造模后2h体温比较15
- 2 用药后大鼠血清及下丘脑组织中cAMP含量的比较15
- 3 用药后大鼠血清及下丘脑组织中PKA含量的比较15-17
- 第三节 讨论17-24
- 1 癌性发热的西医研究现状17-19
- 1.1 癌性发热的概况17
- 1.2 癌性发热的机理17
- 1.3 癌性发热的临床特点17-18
- 1.4 癌性发热的治疗现状18-19
- 2 癌性发热的中医研究进展19-21
- 2.1 中医对癌性发热病名及病因病机认识19
- 2.2 癌性发热中医辨证分型研究现状19
- 2.3 癌性发热中医辨证论治现状19-20
- 2.4 癌热中医辨治机理研究现状20-21
- 2.5 目前中医癌热研究存在的不足21
- 3 本研究的意义21-24
- 3.1 导师对癌性发热的认识21-22
- 3.2 清热散瘀解毒方的相关研究成果22
- 3.3 本研究实验指标选择的意义22-24
- 第四节 结论24-25
- 致谢25-26
- 参考文献26-29
- 综述29-39
- 参考文献37-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朝霞,焦中华;癌性发热的中医辨治体会[J];北京中医;2004年04期
2 陆青媛;;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癌性发热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年02期
3 秦善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发热[J];光明中医;2008年10期
4 余文聘;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概况[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8年08期
5 黄学武;代兴斌;;癌性发热的六经辨治[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尚学彬;张喜峰;李文虎;韩克舜;;柴胡桂枝汤治疗癌性发热32例[J];光明中医;2013年10期
7 张丽莉;傅华秀;张文洁;郝芳;;癌性发热患者降温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0年12期
8 任建华;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癌性发热[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06期
9 李金彩;朱锐;;中医辨证治疗癌性发热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年03期
10 张业芝;癌热治验[J];河南中医;2003年07期
本文关键词:清热散瘀解毒方对EP性发热大鼠血清、下丘脑组织cAMP含量和PKA活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9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