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多恩诗歌中“灵”符号的表征

发布时间:2017-11-08 11:38

  本文关键词:论多恩诗歌中“灵”符号的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约翰·多恩 异质同构 符号


【摘要】: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领军人物。与同时代作家的作品相比,多恩的作品中包含各种符号,且他笔下的大多符号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国内外对多恩诗歌中符号的研究主要是对爱情诗和宗教诗中的圆,死亡,跳骚,数字和天体的解读,而对灵符号的研究比较少。有鉴于此,本文将尝试探究多恩笔下灵符号所体现的爱情观。“异质同构”最先由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1904-1994)提出,是格式塔心理美学的核心理论。在他看来,异质同构是用来分析审美活动中的“力”和“场”,通过刺激物理场中“力的样式”,引起生理反应,打破了原脑力场的平衡,进而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当不同审美的“力的样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会激起审美经验的认同。多恩诗歌中的“灵”符号有三个维度:灵魂、幽灵、圣灵,从不同的物理场映射到不同的生理场,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体现出诗人的爱情观,即追寻忠贞之爱。本文以多恩的《神学冥想》,《歌与十四行诗》与《哀歌》为具体研究文本,以诗歌中灵符号的表现形式为研究主题,以异质同构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灵魂与身体融合的爱之灵”、“怀疑爱情的幽灵”和“升华爱的圣灵”三个维度的分析,论述多恩对忠贞爱情锲而不舍的追寻。第一章从正面阐释灵魂与身体结合的爱之灵。首先分析肉体之爱与灵魂之爱间的张力。多恩既向往纯洁的灵魂之爱,又沉迷于享乐主义的肉体之爱,在两者之间的摇摆不定。其次,通过对具体文本的理解,提炼出诗人爱情中灵魂与肉体的融合。灵魂之爱附注在肉体上才得以存活,肉体之爱只有上升到灵魂层面才能天长地久。融合灵魂与肉体的爱是诗人对忠贞爱情的完美诠释。第二章借幽灵从反面映射出诗人对忠贞爱情的向往。诗人发觉身边的女性大多是虚伪的,善变的,就像没有灵魂的木乃伊一样。幽灵是灵符号否定层面的呈现,体现消极的一面。诗人把失去爱情的灵魂比作幽灵。幽灵返回人间,向昔日的情人复仇,借以表现诗人对女性不忠贞的愤怒。诗人有多痛恨女性背叛爱情,就多向往忠贞的爱情。第三章将灵魂上升到宗教层面。多恩用圣灵表达诗人渴望基督的洗礼和灵魂的救赎,希望死后灵魂能上天堂。一方面,阐释诗人在宗教上的困惑与迷茫;接着探讨诗人因叛教而遭受心理上的折磨,惧怕死亡后灵魂受到审判。因此,诗人积极向上帝靠近,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宗教事业上,尽心侍奉上帝,把自己全部的爱献给上帝。以格式塔心理美学的核心理论——异质同构为理论视角,结合多恩的爱情诗与宗教诗中的灵符号进行研究是本论文的尝试和创新,期望能带给多恩诗歌研究一新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馨;;约翰·多恩《歌与短歌集》中的悖论[J];文教资料;2008年11期

2 徐海江;;约翰·多恩的诗歌特色赏析[J];芒种;2013年06期

3 晏奎;互动:多恩的艺术魅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4 臧运峰;对立面相遇在一起——多恩忧郁的解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晏奎;爱的见证——评多恩《告别辞:节哀》中的“圆”[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林元富;迟到的怪才诗人——中国的约翰·多恩研究概述[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2期

7 吴思军;多恩诗中的隐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熊毅;对“恒定”的企慕——多恩内心张力探幽[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9 刘立军;;卓尔不群:多恩的死亡观[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12期

10 陆钰明;;约翰·多恩:从西方到中国[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庆举;鲁迪格·多恩布什[N];中国经营报;2002年

2 李华芳;繁荣的谜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熊毅;多恩及其诗歌的现代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陆钰明;多恩爱情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琳;论多恩诗歌中“灵”符号的表征[D];湘潭大学;2015年

2 黄越;论多恩创作的人文主义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大鹏;多恩与道家美学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小玲;健康即美——《第一周年》中的多恩美学观[D];西南大学;2011年

5 景娟;多恩宗教诗中的死亡与再生[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李如星;科学与宗教的融合:论多恩布道文中的“世界”之喻[D];湘潭大学;2011年

7 邱丹;论多恩长篇散文《突变引起的诚念》中的疾病主题[D];湘潭大学;2012年

8 吕永华;忧郁的诗人—约翰多恩[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立军;约翰·多恩诗歌中的批判现实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晓英;约翰·多恩诗歌中的矛盾死亡观[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57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57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e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