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T.E.休姆与意象派诗歌运动

发布时间:2017-11-09 16:28

  本文关键词:T.E.休姆与意象派诗歌运动


  更多相关文章: T.E.休姆 诗学观 意象派诗歌运动 兴衰


【摘要】:T.E.休姆的诗学理念和诗歌创作对发轫期的意象派有着独特贡献,其倡导的"语言干练"、"用词准确"、"意象新颖"、"自由韵律"等诗学观为意象派诗歌运动指明了方向;而"反浪漫主义思想"作为意象派的"根本立场",至今仍被津津乐道。因此,用"《秋》意无限"来形容其对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影响,再恰当不过。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局限性也一览无余。意象的"客观与精准"以及语言的"具体"等让意象派诗歌失去了"朦胧之美";他反对"宏大主题"的理念也束缚了诗人的创作。这或多或少地为意象派诗歌走向没落埋下祸根,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其只能"昙花一现"。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诗坛出现了一大批先锋性和实验性的“现代主义诗歌”,它们对当时的文学思潮产生重大影响。[1]57而“意象派”在这场诗歌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如艾略特1953年在题为《英美文字和美国语言》的演说中论述的那样:“现代诗歌的起点,是一个名为‘意象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修齐;意象派诗歌及其艺术特色——兼谈与中国古诗的形似神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高宣扬;;卢梭:浪漫主义的先驱[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秦明利;;现代主义之父T.E.休姆的思想体系[J];国外文学;2009年04期

4 张强;意象派、庞德和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轫[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1期

5 白劲鹏;庞德的“地铁车站”:意象主义的终点——兼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6期

6 董洪川;王庆;;“公共领域”与20世纪英美诗歌的“根本性转移”——关于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发生的另一种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7 秦明利;张辉;;休姆诗学的现代主义本质[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年02期

8 董洪川;;“一个干练、坚实的古典主义诗歌时代即将来临”——T.E.休姆与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2期

9 刘剑锋;英美意象派诗歌艺术初探[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玉辉;《荒原》中的意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宗蔚;李加强;;中国古典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中意象的比较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云得煜;论庞德意象主义诗学[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Imagists:the Pioneers of Modern Poetry[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06年01期

5 陈思宇;;Image与“象”——意象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比较研究[J];长城;2012年06期

6 苏惠敏;;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7 黎志敏;;论诗歌意象理论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的意象艺术[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邓程;病句诗与薛蟠体——新诗90年代的两种表现[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陈娇华;;试论新历史小说创作艺术的古典回潮[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纪军;;意象派的诗学范式转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珂;;幸好新诗坛有郑敏——论郑敏的人品、诗品与文品[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3 王珂;;诗论比较研究:胡适与英美意象派[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强;全媒体时代中国电影批评的“元批评”[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翼斌;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罗新河;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史记;惠特曼诗歌在中国的评介与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8 罗显勇;论二十世纪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母题及其文化渊源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9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义卿;刘心武与中国20世纪80、90年代文学思潮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潇;分判与会通:中西意象理论的对话[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小妹;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家族女性群像[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芳丽;论帕·怀特小说《人树》的寓言性和象征意义[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李怡;文学全球化视野中庞德、艾略特与中国新诗意象的汇通[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柳宪龙;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温彦芳;许浑与大历十才子诗歌创作比较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8 侯宇翔;马哈茂德·达尔维什诗歌“鸟儿”意象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

9 陈莺;庞德——中国原动力[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10 胡希东;特定历史语境下生命个体之张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毅衡;;美国新诗运动中的中国热[J];读书;1983年09期

2 刘禹轩;方程式和意象叠加─—《在地铁车站》试解[J];山东外语教学;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俊;简论意象派诗歌中“意象”的独特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林鄝;意象,不应满足于客体的感性显现[J];泉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3 谭琼琳;试论意象派发展的辩证性[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刘保安;意象派在中国[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吕敏宏;英美意象派诗歌的中国情结——从庞德诗歌看英美意象派的创作原则[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李昱;美国意象派诗歌探源[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郑殿臣;美中意象诗比较[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李加强,周方珠;中英意象诗歌言意之辩[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9 叶拉美;意象派诗歌与心理学[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史红;意象:跨世纪跨国度的文化——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派诗歌的影响[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君涛;;试论意象派诗歌的理论基石与艺术特征[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邱纪军;;意象派的诗学范式转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珂;;诗论比较研究:胡适与英美意象派[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诗人 批评家 徐江;意象诗歌的前世与今生[N];北京日报;2013年

2 柏栎;庞德的学术传记[N];文汇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新春;美国意象派诗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许平;品境——细读《神州集》[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学灵;意象派诗歌中的隐性衔接及其功能[D];云南大学;2012年

2 蒙博涵;管窥意象派诗歌衰败的原因[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房霞;诗歌文字意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加强;由阐释学和接受美学观意象翻译[D];安徽大学;2005年

5 江英;中西意象理论比较初论[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莺;庞德——中国原动力[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敏花;概念合成理论对意象派诗歌中意象意义建构的阐释[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8 吕新明;庞德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62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62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b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