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文学形式”思想述论
本文关键词: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文学形式”思想述论
更多相关文章: “客观说” 西方“形式主义”文论 语言形式 本体形式 功能形式 关系主义
【摘要】:形式主义文论文学形式思想有三个发展阶段:语言形式阶段,侧重文学语言特殊性的研究,借助文学语言的特殊组织,文学成为一个审美自治的领域,以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为代表;本体形式阶段,侧重文学形式与意义结合为有机统一体,文学具有向本体世界追寻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具有精神救赎的作用,以英美新批评文论为代表;功能形式阶段,侧重文学形式与社会精神结构之间的关系,文学处于社会精神结构的指定位置,通过阐释活动建立起文本与世界的联系,以法国结构主义文论为代表。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基金】:中国矿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关系诗学史论”(2014WB17)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109
【正文快照】: “客观说”是西方20世纪以来继“表现说”之后的又一基本文学观念类型,主要指形式主义文论。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说:“第四个进程,即‘客观化走向’,它在原则上把艺术品从所有这些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由各部分按其内在联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潘啸龙;朱瑛;;潘岳人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心宇;浅析《李尔王》中的悖论与反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毕青;;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角解读《三次奇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王娟萍;;西方电影中的隐喻修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赵春霞;;试比较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雕塑作品的存在方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9 王丽;;被诅咒的家族——论尤金·奥尼尔家族的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林芳;荣吉;;论戏剧艺术中的独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平;;“文本”与“人”的歧途——“新批评”与八十年代“文学本体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段娅;;论社会学批评的人本主义——评析戈德曼和齐马对社会学批评的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崔柯;;从两个动力看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创新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孙宜君;王建彦;;论中国第六代导演电影的叙事策略[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张进;;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泓峻;;文学对语言的影响——一个重要的文学价值论研究维度[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9 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周惠;;接受视阈中的经典建构——以现代文学史及相关研究对茅盾的接受为例[A];茅盾研究(第12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5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雷群;欧洲中世纪圣像画的形式语言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焕梅;论油画创作中国化进程中的写意性倾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雪琴;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9 崔妮;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及其深化[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98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9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