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的边界与经典的形成
本文关键词:阐释的边界与经典的形成
【摘要】:无论何种阐释,都应该在阐释过程中,努力实现与文本及作者的协商和交流。紧扣文本进行阐释即使会走向极端,也不会离题万里,更不会陷入强制阐释的窘境。批评家的阐释创新很重要,过度阐释常常能引起注意,也能引起争论。经典的形成固然是由于作品本身,但批评家也在经典化的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确定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经典,并不取决于广大的普通读者,而是取决于下面三种人的选择:文学机构的学术权威,有着很大影响力的批评家和受制于市场机制的广大读者大众。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时我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发表了演讲,讨论的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现象。出席我演讲的除了老朋友马悦然院士外,还有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院士,之后我们共进晚餐,并在餐后单独对他作了一次访谈。在访谈中我们讨论了许多问题,但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刘锋杰;“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高曼;盖光;;文学经典重读作为生态批评的方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周忠新;;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理性思考[J];长城;2010年06期
5 方艳;;文学-文化研究的转向问题与文化寻根思潮[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吴长青;;记忆碎片、历史符码与二律背反——基于詹姆逊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再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王宁;文学经典的构成和重铸[J];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03期
8 胡江潼;;心灵家园的自然复归——解读《瓦尔登湖》[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9期
9 方艳;;文学-文化研究的转向问题与文化寻根思潮[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周忠新;;文学生态学批评图示下的济慈名诗——《秋颂》[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洁;多维视野下的世博会建筑表达[D];同济大学;2008年
2 王军宁;生态视野中的新时期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赵允芳;90年代以来新乡土小说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卢国荣;二十世纪美国生态环境的文学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5 胡以萍;论世博会展示设计的多维表达[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丹;语言意识与语言批评的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杨晓辉;日本当代生态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张勇;话语、性别、身体:库切的后殖民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曼;生态批评方法重释欧美文学经典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潘慧慧;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的演绎及审美表达[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庄中刚;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文化批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志军;论美学的生态存在论转向及其深度审美诉求[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顾冀梅;乔纳森·贝特生态批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邱丙军;理查德·霍加特与伯明翰早期文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郑彦立;传统文化与诗性智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时佳;双重文化身份的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炎;;上山与下山[J];杂文选刊(下旬版);2008年07期
2 李兴濂;;名人逸事[J];晚报文萃;2014年03期
3 佚名;;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J];新闻世界(社会生活);2007年08期
4 沈远东;;与大师交往的记忆[J];中医药文化;2011年03期
5 李玲;;成功并不那么难[J];应用写作;2006年09期
6 刘为阳;刘志翔;赖文娟;;从“打屠佬”到“土专家”——记江西省龙南县农民兽医林家义[J];农村工作通讯;1995年03期
7 薛林;;简论艺术操作和文化生效[J];科技资讯;2014年08期
8 张伟;;王晖:游走于建筑与艺术之间[J];安家;2004年12期
9 胡炎;;上山与下山[J];当代小说;2008年04期
10 汪曾祺;;无缘无故的恨[J];北京文学;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消息[A];《圆明园》学刊第十七期——庆祝中国圆明园学会成立35周年特刊[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香港城市大学 张隆溪;以学术权威维护学术评审[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庞晓光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界怎能“无中心”和“祛导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王多;院士退出是个什么信号[N];解放日报;2013年
4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炳炎;我心目中的院士[N];光明日报;2004年
5 柏木钉;院士什么“最高”[N];人民日报;2012年
6 黄国范;科技的创新与发展需要科学的指点和引领[N];中国信息报;2010年
7 李涛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学界务须“无中心”和“祛导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袁新文;大学校长何必“双肩挑”[N];人民日报;2006年
9 记者 李婵;“失格”学校,,只能圈养皮肉[N];北京科技报;2011年
10 卢峰;中国青年要勇于挑战学术权威[N];中国企业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雪波;学术权威和行政权力在高校治理中的良性互动[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8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98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