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特征

发布时间:2017-12-13 17:40

  本文关键词:论《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普鲁斯特 时间 艺术 间断性 创新


【摘要】:马塞尔·普鲁斯特在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揭示出"时间"的重要性,但作品的故事时间却极其模糊。通过"失去的时间"与"寻回的时间"的对照,普鲁斯特强调了不由自主回忆的重要性,强调了艺术的力量,体现了时间的四个特征,即心理化、间断性、艺术化、形式性。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
【基金】: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计划项目“法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4JZ037)
【分类号】:I565.074
【正文快照】: [修回日期]2015-08-06引言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以下简称《追忆》),标题A la recherche dutemps perdu直译应为“寻找失去的时间”,清晰地呈现出“时间”应为小说的主题之意。在十几年的小说写作过程中,普鲁斯特一直希望强调“时间”这个主题。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翠爱;;存在主义的“联姻”——于坚和贾科梅蒂[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刘波;;论“第三代”诗人的持续性写作[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吴瑞伏;;诗探索:诗或者堕落——谈于坚诗歌对日常性的关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王玉玺;;诗坛雄鹰——于坚[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谯志宏;;玫瑰、钉子和啤酒瓶盖——“拒绝隐喻”及其操作难度[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吴晓;尚斌;;土地 黑夜 悲剧——论海子抒情诗歌审美意识的“三位一体”[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7 朱云;;纯诗化:“第三代”诗歌的诗学追求[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林平乔;;论第三代诗歌的儒家文化意蕴[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9 刘贤吉;;从隐喻后退:在文化规约中寻找元诗[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10 王雪;;论新时期以来散文文体转型表征[J];东方论坛;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龙;中国大陆当代诗歌形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马莉;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王中;现代小说语言:在权势与自由之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宋红岭;能指的漂移—近三十年文学中的“身体”书写[D];上海大学;2008年

7 任华东;海德格尔诗化语言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卢桢;现代中国诗歌的城市抒写[D];南开大学;2009年

9 王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类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张雨;比兴与当代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继梅;现代诗性隐喻:作为消解现代诗歌困境的一个方法及其建构[D];云南大学;2010年

2 王亮;胡适文学教育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妍妍;交叉、断裂与文学可能性[D];北京大学;2011年

4 刘远芳;从认知视角论诗歌隐喻的翻译[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静洁;《口语诗的诗意获得与尺度》[D];中南大学;2011年

6 安阿凤;21世纪中国“下半身”写作源流考论[D];云南大学;2011年

7 邢晓飞;大众文化视野下的“九十年代诗歌”[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冯佳;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现代诗歌的语言特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君;新时期生态诗歌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华国栋;<流浪北京>与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生[D];暨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彬;李宝峰;;普鲁斯特:为了拯救而追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2 陈静;;恋爱中的斯万之痛苦——浅析普鲁斯特的《斯万之恋》[J];法国研究;2010年03期

3 何红梅;;论普鲁斯特的阅读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舒羽;;普鲁斯特三题[J];名作欣赏;2012年16期

5 张新木;;普鲁斯特的美学空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黄荭;;重现的普鲁斯特[J];读书;2013年08期

7 韩沪麟;;普鲁斯特的《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定译名始末[J];中国翻译;1988年03期

8 张旭东;;“拯救是我个人的展现” 普鲁斯特与历史哲学[J];读书;1989年Z1期

9 曾艳兵;一张精心编制的时间巨网——论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J];当代外国文学;1994年04期

10 河西;;普鲁斯特:找寻失去的时光[J];花城;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静雨;;寻找普鲁斯特笔下的自然景色美[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方三华;袁玉梅;张纬萍;李成檀;魏尔清;;普鲁斯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糖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大力;踏着玛塞尔·普鲁斯特的足迹[N];文艺报;2013年

2 彭伦;使劲打开壳,,发现里面闪光的内容[N];深圳商报;2004年

3 贾晓伟  ;普鲁斯特:时间之镜开裂前后[N];北京日报;2012年

4 刘铮;普鲁斯特是怎么读书的[N];东方早报;2013年

5 早报记者 石剑峰;读普鲁斯特时,请放慢呼吸[N];东方早报;2013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朱烨洋;周克希:仍在追寻逝去的时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傅小平;周克希:在翻译里,追寻逝去的时光[N];文学报;2012年

8 涂卫群;他真的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吗?[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叶兆言;拥抱似水年华[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在自信和存疑中前行[N];中华读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阳;普鲁斯特小说的内部构成[D];河北大学;2011年

2 叶亮;普鲁斯特的符号[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秦润洲;寻找时间的历程[D];四川大学;2006年

4 柳婷;逆流的勇气[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翠;刹那芳华 永恒绽放[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汤茹琼;论《追忆似水年华》中的“重复”[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7 杨宁;论《追忆似水年华》的小说艺术[D];西北大学;2002年

8 刘小飞;《追忆似水年华》在中国[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丁o

本文编号:1286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86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1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