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尔德风情喜剧创作
发布时间:2017-12-18 00:16
本文关键词:论王尔德风情喜剧创作
【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理论家、小说家与剧作家,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风情喜剧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呈现出独特风貌,取得了极高成就,是在其唯美主义艺术观、生活观指导下创生的喜剧艺术精品。本文即以风情喜剧为研究主体,在把握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风尚,进行文本分析,以探究其总体特质。 论文主体分为五章: 第一章,梳理唯美主义的起源和流变,归纳王尔德唯美主义的思想内容,分析其中艺术远离生活和艺术走进生活的两种倾向及其矛盾。在准确认识的前提下,突破“为艺术而艺术”的狭隘理解,就剧作家的唯美思想和艺术实践作辩证分析,阐释其价值、意义及局限。 第二章,描述王尔德风情喜剧的总体特征,界定核心概念并追溯衍化脉络,概括剧作家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通过与当时社会风尚相似或相悖的情节细节,,揭示剧作对上流社会风情风貌的展现,说明该看似真实的展现实则充满人为性和虚幻性。另通过风情喜剧与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的比较,揭示二者的同质性。喜剧很好地贯彻了作家唯美的艺术观,其成功可谓唯美主义的胜利。 第三章,解读王尔德风情喜剧主题。运用其唯美主义思想,说明剧作不惟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和批评资本主义道德伦理,也不惟弘扬宽容理念;其核心主旨是唯美主义实验,通过为犯有罪错的人物进行开脱,打破罪恶与道德的联系,从而动摇道德体系的基础;再者,以不合情理的戏剧情节营造荒诞性,消解道德伦理的神圣性和严肃性。对道德伦理的全面反叛是风情喜剧的主导主题。 第四章,分析风情喜剧中的浪荡子形象。追溯该形象的渊源,论述其演变,在此基础上探究剧中此一系列形象的共同特质。风情喜剧的浪荡子更接近剧作家本人,已与上流社会完美融合。他们是喜剧的灵魂,剧作的道德伦理反叛主要围绕浪荡子展开。这类形象的特质扩散到其它人物,使风情喜剧呈现一种“浪荡子”现象。 第五章,研究风情喜剧的语言特色。从韵律、警辟、机巧、意趣四个方面分析,概括描述每一特色的性状与美感。另外,集中关注“悖论”特色。分析其喜剧悖论语言的种种形态,探究其审美价值和艺术效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衣莉;唯美主义的典范之作——论王尔德《理想丈夫》的语言特点[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郝振益;滑稽与严肃的结合——评王尔德的喜剧《厄涅斯特的重要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3 薛家宝;试论王尔德喜剧中的现实主义因素[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4 袁霞;唯美主义文艺观的生动体现——试评王尔德的喜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王化学;唯美主义:世纪末的快乐与痛苦——兼论王尔德《葛雷的画像》及《莎乐美》[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6 郝振益;王尔德喜剧艺术的魅力[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4期
7 陈立富;奇特·巧妙·含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读后[J];外国文学研究;1987年03期
8 张建渝;王尔德戏剧创作简论[J];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01期
本文编号:1302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0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