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沌的边缘——论麦卡锡小说《路》中的不确定性
本文关键词:在混沌的边缘——论麦卡锡小说《路》中的不确定性
【摘要】:作为混沌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不确定性造成了系统在有序与无序中的徘徊变动。系统中的所有变量,由于对系统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依赖,在混沌的边缘会相互作用,不仅使得"自组织系统"自无序中涌现,而且也使得系统更具复杂性。当代美国作家麦卡锡的小说《路》,其独特之处在于运用了混沌理论重要范畴的不确定性作为叙事策略。《路》中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叙事和文本两个层面。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BWW039) 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2013) 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项目(2014)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混沌理论认为,宇宙中的事物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与永恒长久的,任一动力系统中的某一变量产生变化,便可造成对立两极的逆转。简言之,我们生活的世界,万事万物皆处在混沌的边缘,确定性极为罕见,而不确定性才是常态。作为混沌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不确定性造成了系统在有序与无序中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蔡庸礼;;写作文化精神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杨增和;论佛教对日本物语文学思维图式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新;;菲利普罗斯:新历史主义的实践者——《反美阴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陈胜祥;;中国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探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艾翔;;换个符号,美在人间天堂——浅析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王丽;;技术中的符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韩云波;;论大陆新武侠的文化先进性[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珂;;新诗要适度重视音乐形式高度重视排列形式——新诗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举隅[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彬;向茂甫;;教育学史在我国的演进和发展——学科制度建设的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申仁洪;;论中世纪基督教课程理念的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蒲香;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文婧;刘捷;;麦卡锡小说《路》中的生态伦理观[J];名作欣赏;2011年03期
2 方凡;;绝望与希望:麦卡锡小说《路》中的末日世界[J];外国文学;2012年02期
3 张小平;;从文明到荒野:论麦卡锡的《上帝之子》[J];外国文学;2012年02期
4 ;理智世界中最快的一杆女枪——玛丽·麦卡锡[J];全国新书目;2012年11期
5 董鼎山;;受了麦卡锡主义迫害的作家[J];读书;1980年11期
6 张红路;麦卡锡主义的兴衰[J];世界历史;1983年04期
7 志清;;科·麦卡锡完成三部曲[J];外国文学动态;1998年04期
8 杨向荣;;玛丽·麦卡锡访谈录[J];青年文学;2008年04期
9 花花;麦卡锡[J];时代教育;2004年06期
10 杨忠民;麦卡锡及其主义的终结[J];书屋;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飞;;带着灯泡旅行[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笑笑;约翰·麦卡锡[N];工人日报;2011年
2 刘莉莉;历时23年才考取驾照,她的确有资格写书[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李永敬;“麦卡锡主义”秘密档案公开 罪恶昭然[N];检察日报;2003年
4 黄夏;暴力美学逆袭理性主义[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5 黄晴;“政治”的泄密 “泄密”的政治[N];人民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林晓曼;奥运营销将带来体育产业新变革[N];民营经济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胡;麦氏打字机:25万美元一台[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彭小瑜;“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N];中华读书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阎志强;如何提高亚洲篮球的竞争力?[N];中国体育报;2000年
10 冯伟;《血色子午线》:暴力背后的美学[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小海;无序的世界和精神的救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璇;尚未开垦的绿洲——玛丽·麦卡锡研究初探[D];集美大学;2010年
2 纪康婷;从《骏马》和《穿越》中的动物及荒野形象看科马克·麦卡锡的环境伦理观[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房丽颖;麦卡锡《平原上的城市》生态批评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鲁效翠;论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的怀旧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妍;论《穿越》中科马克·麦卡锡的生命意识[D];湘潭大学;2012年
6 李逸菲;科马克·麦卡锡小说《路》中的毁灭与重建[D];山东大学;2014年
7 孙娜;科马克·麦卡锡小说《路》中的虚无主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王霞;科马克·麦卡锡《路》的生态美学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婵;后“9·11”的文学启示录[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裴小蕾;历史·身份·话语[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02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0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