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飞扬——《当我死时》意象剖析
本文关键词:让生命飞扬——《当我死时》意象剖析 出处:《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在我死时》是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精品之一。在诗的译介过程中,由于译者"信仰"不对称,导致诗歌意象扭曲。保留原诗的意象有赖于文字隐喻的识解。Fly,death,Fly,King,light,I could not see to see等文辞构成的迷宫在文本解读中逐渐醒目:"死"即灵"飞扬";"死"即"来生"。诗歌描绘一幅静谧的"死亡"场面,上帝光临,灵魂飞跃。这首诗的社会意义在于诗人独特视角:从僵直身体中,生命飞扬。
【作者单位】: 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狄金森诗歌自问世以来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喜爱与阐释。狄金森诗中所刻画的生活图景与其所表现的宗教情感或个人体验,融合而成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独特而清新的艺术境界。第465首《当我死时》的奇特意象带给读者难以言喻的异样感受,其文学创作的艺术功力彰显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懿;;概念整合理论在意义构建中的解释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张浩;;中国传统哲学视野下的莎士比亚戏剧主题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束玫娟;;新闻语篇中的言语隐喻及非言语隐喻——以《纽约时报》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周健;;方位词INTO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性扩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罗乐;;比较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作品中的孤独情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孙妍;;浅谈意象图式与英语介词的学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孙婷;刘丙桥;;愤怒情感背后的隐喻文化认知因素——英汉谚语中的愤怒情感隐喻的异同及其文化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8 耿丽敏;王斌;;空间隐喻分析——以《红楼梦》中上、下、高、低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章娟娟;;英汉疾病概念隐喻对比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10 边茜岚;;空间对人物形象的修辞建构——以《金陵十三钗》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张激波;;隐喻认知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解释[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爱华;;日语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1年刊[C];2011年
4 梁晓晖;;认知隐喻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外延[A];认知诗学2014年第1辑[C];2014年
5 刘玉红;;文本质地与阅读感受——论纳博科夫诗剧《莫恩先生的悲剧》的形义相合[A];认知诗学2014年第1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金娥;孤寂的风景: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孤独意识[D];山东大学;2011年
9 冀芳;济宁方言义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飒;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瑾;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朱莹;旅游宣传手册翻译中的隐喻、转喻及其表达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盛晴;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叶灵;放弃以拥有—艾米莉·迪金森于不足中的放于所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晓玲;中西“离家”童话的一项认知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徐静;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楚辞》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雪;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科技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韦金华;从认知语境视角分析《我有一个梦想》中的隐喻[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旷章红;认知映射视角下的颜色隐喻翻译[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2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12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