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荒诞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8 14:18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荒诞研究 出处:《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荒诞美学范畴 多层意蕴 时代影响 启迪意义


【摘要】:荒诞的发展成熟经历了一个由艺术表现手法到哲学意义层面再到美学范畴的历程。早期,怪诞作为它的萌芽形态,主要表现在情节、形象上。这种形式上的夸张变形、滑稽幽默在神话、上帝或理性的光辉照耀下悄然冰释。这时“荒诞”表现的偶然性、不自觉性,以及内容上乐观向上的理性情怀,使其没有上升到形而上的主题层面,仅仅是作为一个因子而存在的。随着上帝、理性的式微,直觉、意志等非理性意识的凸起,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出现了理论先行的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家,也出现了荒诞派戏剧这一以荒诞命名的文艺思潮流派,至此,荒诞美学范畴才最终产生。 荒诞作为二十世纪西方人的一种生存体验,也贯穿于文学作品的主题当中。作家们用理性或非理性的形式表达着现实与超现实、形而下与形而上的荒诞思想,殚精竭虑地致力于生存真相的叩问中。叙述视角、文体以及夸张、隐喻、象征、反讽等创作手法的大胆突破使文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将心中微妙的感觉、刹那的灵感、抽象的体悟传达出来的艺术形式。这种形式与内容、表层与深层的反常、悖谬,形成了荒诞的多层意蕴,使我们在虚构中看到了真实,在喜剧的情调中感受到了悲剧的不可释怀,在平淡中体会到了绵延悠长的深刻意韵,同时还在消极、非理性、非和谐中觉悟到了对积极、理性、和谐的向往。 荒诞艺术家总是以先知先觉的敏感与睿智试图通过一种新颖的形式抒发迷茫困惑的生存忧思,意在使人们从浑噩中惊醒,激起对生命意义、精神家园的追寻。除此之外,荒诞也产生了广泛的时代影响,不仅以其复杂的形态丰富了美学范畴,,培养了求真的理性思维,还为中国80年代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形式上的借鉴。在当今社会,荒诞虽然已渐行渐远,但它对存在的关注同样对我们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只要人类社会还不尽完善,荒诞便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Abstract]:The absurdity of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a course from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to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to the aesthetic category. In the early days, the grotesque, as its sprout form, wa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plot and image. This form of exaggeration and humorous in myth, God or rational glory shines quietly. At that time, "absurdity" manifested itself in contingency, unconsciousness and optimism in content. It didn't rise to the metaphysical theme level. It just existed as a factor. With God, rational intuition, will decline, uplift and other non rational consciousness, coupled with the outbreak of the two World War, the theory of first existential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also appeared in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genre, the absurd named literary thoughts so far, absurd aesthetic category finally emerged.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赫牧寰;荒诞作为一种美学范畴的发生[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2 刘东青;;西方后现代艺术中的荒诞美学[J];大众文艺;2011年01期

3 任贵,李惠芳;论荒诞[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梁涓;简析西方现代荒诞派艺术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张吉洋;;略论荒诞审美范畴[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吴金涛;;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体验及其历史嬗变[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潘知常;荒诞的美学意义——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观念[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钟华;荒诞: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审美大风格[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吴岳添;荒诞的小说与异化的世界[J];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02期

10 严泽胜;荒诞派戏剧的后现代审美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学成;论荒诞与荒诞性文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继生;荒诞美学范畴的生成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代双璐;荒诞—人类精神的折射[D];辽宁大学;2006年

4 王国华;自由与荒诞—萨特思想的二维思考[D];延边大学;2006年

5 段聪丽;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反讽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孔帅;加缪荒诞美学思想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7 常利;论加缪戏剧作品的美学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46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46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5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