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晚安,妈妈》与《玻璃动物园》中的母女关系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9 01:11

  本文关键词: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晚安,妈妈》与《玻璃动物园》中的母女关系及成因分析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田纳西·威廉斯 玛莎·诺曼 母女关系


【摘要】:母女关系不仅是女性剧作家所关心的焦点,而且也受到了男性剧作家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选取了田纳西·威廉斯和玛莎·诺曼各自的代表作作为研究文本来分析两位剧作家笔下的母女关系。 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是美国享誉盛名的代表性剧作家。虽然身为男性剧作家,威廉斯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展示了他对于女性在当今社会中生存问题的深切关注。他的剧作比如《玻璃动物园》和《欲望号街车》都对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探讨。其中,前者《玻璃动物园》于1945年荣获纽约剧评奖,后者《欲望号街车》则为他赢得了普利策戏剧奖。玛莎·诺曼(1947-)是二战后美国最杰出的女剧作家之一。在她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诺曼对女性命运和母女关系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比如《出狱》和《晚安,妈妈》,而后者《晚安,妈妈》更是于1983年为她赢得了普利策奖。威廉斯的代表作《玻璃动物园》和诺曼的代表作《晚安,妈妈》分别奠定了他们在文学领域的名声和成就。在这两部作品中,两位剧作家都描绘了女性人物在当今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并且呈现了母女之间相互冲突、异常而又消极的母女关系。 本文基于剧作中女性人物家庭关系和生活经历的相似之处,通过对两部剧作的深入研读,旨在探讨剧中的母女关系及其成因。为了更好地解读《玻璃动物园》和《晚安,妈妈》这两部剧作,本文主要以南茜·乔多罗和南希·弗莱迪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理论为理论支撑。弗莱迪关于母女关系发展的三阶段论述和乔多罗的客体关系理论有益于本文母女关系及其成因的研究。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包括三章。 引言部分介绍了两位剧作家及其代表作的背景信息和近年来国内外对《玻璃动物园》和《晚安,妈妈》的研究现状。此外,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在运用乔多罗的客体关系理论和弗莱迪的母女关系发展的理论的基础上,详细解读了两部剧作中的母女关系并分析了其成因。两部剧作中的母亲都视女儿为自我的延伸,母亲霸权式的母爱和女儿对自我以及与母体分离的追求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深了母女关系之间的裂痕。而且,剧中母女角色的倒置也导致了母性滋养的缺失。最终,母女双方发展成为彼此熟悉的陌生人。 第二章论述了母女关系形成过程中的社会因素。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其生存和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本文中分析的社会因素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父权语境的桎梏,南方文化的枷锁和被赋予的“南方淑女”形象。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本文阐述了以上社会因素在剧中冲突的母女关系的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男性家庭成员对于母女关系及其在母女关系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本章试图在分析两个家庭结构相似性的基础上,解读剧中男性家庭成员在母女关系中的负面功能及其无所作为。在两部剧作中,在男性家庭成员角色的设置方面,都有未出席的父亲,不负责任的丈夫和不作为的兄弟。 最后总结部分对论文以上的文本分析进行了总结。本文以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尤其是借助乔多罗和弗莱迪的理论,分析得出田纳西·威廉斯和玛莎·诺曼为读者描绘了一种父权语境下的不同寻常的母女关系:一种病态、消极、而又冲突的人际关系。剧中的两对母女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母女关系的期望——最亲密的朋友,呈现了一种非传统的母女关系——熟悉的陌生人。通过对《玻璃动物园》和《晚安,妈妈》中母女关系的分析,本文意欲突出强调两位剧作家对于女性生存困境及健康女性关系的关注。并且,根据乔多罗的理论,本文进一步指出父母共同教养以及男性承担起养育责任有益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国枝,刘卫;第五个人物:《玻璃动物园》中父亲照片的意义[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黎林;一首哀婉动人的抒情诗——试析《玻璃动物园》的诗化艺术[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鲍秀文;;论《玻璃动物园》中象征手法对主题的凸显作用[J];外语研究;2008年04期

4 蒋贤萍;;《玻璃动物园》中“表演”的南方淑女[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5 施红梅;;悬崖边上的告别——解读《晚安,妈妈》中的精神危机[J];青年文学家;2013年33期

6 王雨连;赵素娟;;评《玻璃动物园》中舞台布景的象征意义[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7 蔡晓燕;;从杰茜的选择看存在的困境——解读玛莎·诺曼的《晚安,妈妈》[J];戏剧文学;2008年06期

8 孙舒娴;;死亡:女性的另一种活法——从《晚安,妈妈》看当代女性身份的重建[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年Z1期



本文编号:1348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48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6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