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和人性悲剧
本文关键词:论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和人性悲剧 出处:《辽宁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女性话语 家庭观 家庭主题 人性悲剧 两性冲突
【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三部重要作品《索涅奇卡》、《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与《您忠实的舒里克》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和人性悲剧。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作家和电视剧电影编剧。作为当代女性文学之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乌利茨卡娅与俄罗斯众多的男性作家的区别是,她具有对女性特殊的感觉和体验天生的才能,描写了多种多样的家庭纪事,而她尤其准确地成功研究了女性的心理状态。乌利茨卡娅出生于犹太知识分子家庭,,她积极寻找到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即“家庭关系是所有伦理和道德的核心”。她对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感兴趣。她在自己的作品中非常关注永恒的主题,其中首先是家庭这个主题。她主要创作小说,在自己的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中描写了家庭、爱情、背叛和死亡,讲述了各种各样人物的命运,尤其是各种各样女性的命运。出自乌利茨卡娅笔下的女性形象都具有一种神奇的吸引力:她们传播那种给人安抚令人镇静的力量和温暖。乌利茨卡娅欣赏俄罗斯女性。她认为她们具有温和地接受一切的能力。 在中篇小说《索涅奇卡》、长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与长篇小说《您忠实的舒里克》中,鲜明地体现了俄罗斯女性的这些特点。本论文将分析这三部作品之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和人性悲剧。 本论文的题目: 《论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和人性悲剧》 本论文的结构: 本论文由引言、正文(三章)和结语构成。 引言部分研究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和人性悲剧的问题,概括介绍乌利茨卡娅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她的主要作品和她的创作成就,论述本论文的选题理由、现实性和学术新意,确定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指出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且简述本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乌利茨卡娅的文学创作生涯》由两小节构成,介绍乌利茨卡娅的文学生涯,其中包括她的生平和文学创作道路。 第二章《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由三小节构成,研究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的一个方面:女性话语。阐述短篇小说《索涅奇卡》和长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的“女性”;分析家庭观和家庭主题;研究女主人公索涅奇卡和美狄亚的共性: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第三章《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人性悲剧》由三小节构成,研究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的另一个方面:人性悲剧。阐述人性悲剧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它的概念和在文学中的体现;分类与对比长篇小说《您忠实的舒里克》中的人性悲剧在女性形象中的体现,同时具体阐述这种对比的象征意义和文学功能;研究人性悲剧在舒里克形象中的体现、两性冲突和人性冲突。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且得出研究的基本结论。 本论文的现实性: 理解女作家对女性因素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女作家的世界观和写作出发点。在俄罗斯和中国,乌利茨卡娅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并且他们写了很多评论她作品的文章。但是其中涉及女性因素的文章却不多。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人性悲剧。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乌利茨卡娅的中篇小说《索涅奇卡》、长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与长篇小说《您忠实的舒里克》,旨在研究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女性话语与人性悲剧。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任务: ——介绍女作家乌利茨卡娅的生平和文学创作道路,尤其是她创作的独特性和文学的成就。 ——从“对家的归属感”、“关怀”、“奉献”和“勇于自我牺牲”四个角度指出短篇小说《索涅奇卡》和长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女性”的表现方法,研究家庭主题,分析女主人公的共性。 ——研究人性悲剧的概念,并且指出在俄罗斯文学中人性悲剧的基本观点的体现,对长篇小说《您忠实的舒里克》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和对比,解析情节结构中舒里克的作用,并且试图诠释两性冲突和人性冲突的原因。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了分析法、引证法、释义法和分类法。 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的理论意义: 从女性因素的角度分析乌利茨卡娅的创作,有助于深刻的理解乌利茨卡娅的创作和她的思想。本论文的材料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填补了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因素领域研究的空白。 本论文的实践意义: 能够丰富当代俄罗斯文学的研究,特别是女性文学的研究,有助于读者理解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乌利茨卡娅作品的特色。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在本论文中第一次把中篇小说《索涅奇卡》、长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与长篇小说《您忠实的舒里克》作为研究对象。虽然一些国内外的文学研究者已经分析了乌利茨卡娅的作品,但是还比较少见,研究成果更加贫瘠。从女性话语和人性悲剧两个方面对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做了第一次的尝试。在本论文中第一次分析女主人公们的共性:她们有对生活的自由态度和自己的心灵世界。本论文分析在长篇小说《您忠实的舒里克》中所反映的人性悲剧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在本论文里从女性形象出发,研究男性悲剧、两性冲突和人性冲突的原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悦欣;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艺术的坚守与创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刘宗超;;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美学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邓家林;生命之舞——宗白华先生论中国艺术的审美灵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邹晓红;;性的差别与平等:女性主义语境下的妇女权利发展模式[J];河北法学;2008年11期
5 马姝;;论强奸罪应当废除——基于后现代女性主义立场的一种观点[J];河北法学;2011年12期
6 刘艳;姜奕;;威拉·凯瑟草原三部曲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胡波莲;;疯狂与死亡——《呼啸山庄》主人公的悲剧命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祁军伟;;河南省高校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吴晓枫;;现代与历史相遇的诗性审美空间——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永恒魅力[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史元明;;“自然”与“情爱”的二维变奏——迟子建小说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师洋洋;;闪婚的存在合理性——几种新兴视角下的注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关景媛;;清末民初淑女教育的断裂与传承[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7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9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陈晓春;;沫若《女神》与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精神建构的一种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1349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4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