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芒果街上的小屋》:一部现代成长小说

发布时间:2017-12-29 08:22

  本文关键词:《芒果街上的小屋》:一部现代成长小说 出处:《河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桑德拉·希斯内罗斯 《芒果街上的小屋》 现代成长小说


【摘要】:1984年,当代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1954-)凭借《芒果街上的小屋》一举成名。这部小书由44篇希斯内罗丝所谓的“小诗”构成,语言简洁,但却意味丰富。小说讲述了成长于芝加哥墨西哥裔聚居区芒果街的墨西哥裔美国女孩埃斯佩朗莎从小女孩到年轻女性的经历。 《芒果街上的小屋》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及国外批评界的极大关注。批评家们从各种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如边缘身份、女性主义、生态主义,还有叙事特征、后现代主义,以及评价理论。而本文将其视为一部现代经典成长小说,认为它自我身份确认的主题、跨界的文体形式和后现代的文化背景等,让它成为一部描写墨西哥裔美国女性独特成长经历的现代成长小说。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作者桑德拉·希斯内罗斯以及《芒果街上的小屋》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通过回顾欧美成长小说发展史界定出该作品的现代性。第二章基于狄尔泰对于成长小说的定义,从内容上分析了埃斯佩朗莎从一个幼稚迷茫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拥有梦想的艺术家的两个阶段。作为一部现代成长小说,这部作品仍然继承了传统成长小说的对于身份的探寻这一主题。第三章则着重讨论小说的文体。一方面,“诗小说”这种新颖的跨界文体形式让希斯内罗丝巧妙得规避了成长小说的说教性。另一方面,大量意蕴丰富的意象的使用,如鞋子、小树、以及房子,在揭示埃斯佩朗莎成长过程的同时,又加强了小说“诗”的方面。第四章探讨在后现代种族与消费文化语境下,以埃斯佩浪莎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疏离感和隐形创伤。第五章是结论,,笔者通过归纳全文要点分析得出:作为一本现代成长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通过新颖的文体形式成功地规避了传统成长小说的说教色彩。这样读者就能够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来解读一个少数族裔少女身处陌生而复杂的文化氛围中努力追寻自我的全过程。同时本文也表明,作为一种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文学形式,成长小说并没有过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其它文学形式以及文化要素,成长小说这种文体一定会历久而弥新,就像我们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看到的那样。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珊;;在成长中实现梦想——读《芒果街上的小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2 徐秀明;;20世纪成长小说研究综述[J];当代文坛;2006年06期

3 石平萍;“奇卡纳女性主义者”、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J];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4 石平萍;开辟女性生存的新空间——析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芒果街的房子》[J];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5 李婉;;从“最接近、最自然”的标准入手——读潘帕译《芒果街上的小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江宁康;当代美国小说与族裔文化身份阐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买琳燕;;走近“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概念初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王卓;;文化翻译视阈下的《芒果街上的小屋》——从《芒果街上的小屋》译文中的注释说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傅景川;柴湛涵;;美国当代多元化文学中的一支奇葩——奇卡诺文学及其文化取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张婷婷;张跃军;;美国墨西哥裔女性的声音——近30年《芒果街上的小屋》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1349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49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2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