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死病的假面具》的伦理批评
本文关键词:《红死病的假面具》的伦理批评 出处:《外国语文》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红死病的假面具》 政治伦理 生存伦理 伦理冲突
【摘要】:《红死病的假面具》是爱伦·坡的恐怖名篇,小说彰显的"恐怖美"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深入研究这种"美"会发现其背后的伦理之"真":政治主体信用伦理和向善伦理的背离、民众对生存伦理的诉求、伦理中权力"弥散"所致的权力冲突和权力转换。小说以"恐怖美"为表象,巧妙地表明了叙述者的政治立场,隐晦地揭示出封建统治的灭亡和资本主义民权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Abstract]:The mask of the Death of the Red Death is the horror of Ellen slope , and the " terror beauty " is widely accepted by readers . The study of the " beauty " will find out the " true " of the ethics behind it : the deviation of the political subject ' s credit ethics and the good ethics , the power conflicts and the power conversion caused by the " dispersion " of the power in ethics . The novel uses " terror beauty " as the image , skillfully illustrates the political position of the narrative , and reveals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the demise of the feudal rule and the victory of the capitalist civil rights .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埃德加·爱伦·坡小说的视觉化研究”(14SA0138)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1.引言《红死病的假面具》(以下简称《面具》)是爱伦·坡(Allen Poe)的恐怖名篇,其所彰显的“恐怖美”被广泛认可,深度阅读这种“美”会发现其背后的伦理之“真”。就“美”与“真”的关系而言,坡从文类上作过精辟论述:“诗歌在美,小说在真”。坡小说中的“真”是多方面的,伦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军;沈玮玮;;中西视野下的荀子“礼法”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江泓;;电视新闻短评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4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解元勋;;福柯与苏打绿——关于权力、认同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李雨峰;;枪口下的法律——近代中国版权法的产生[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7 毛晓秋;;法律的驯顺与政治的审慎——解读霍布斯《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时飞;;网络空间的政治架构——评劳伦斯·莱斯格《代码及网络空间的其他法律》[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9 薛峰;孙燕;;朝花夕拾:现代性的三重维度与中国电影研究之关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金辉;;科学解释学的三重维度[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建;;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走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费小平;;“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不可忽略的文化翻译研究视角[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郭玉琼;;发现秧歌:狂欢与规训——论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7 周琳轩;;从全景敞视主义角度解读《无名的裘德》中的两位女主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周璐;;《二手烟》中权力对身体的规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龙霞;;“惟一者”真正走出了“意识的内在性”吗?——兼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阐释与虚无主义问题[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微观权力视阈下的微传播责任研究[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杜芳芳;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存秀;城市之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4 王凤秋;在历史中重构女性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栋;后殖民语境下的J.M.库切小说主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冯波;“乡下人进城”小说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施蕾;现代性的漂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朝晖;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文化危机与重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符杰祥;唐伟;;经典阐释的“大意义”与“小问题”——以祥林嫂疑案的日常生活解读为中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370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7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