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米德尔马契》的互文叙事

发布时间:2018-01-12 17:32

  本文关键词:《米德尔马契》的互文叙事 出处:《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米德尔马契》 互文叙事 副文本 叙事功能 叙事效果


【摘要】:乔治·艾略特是维多利亚后期英国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饱含着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此同时,她对小说的形式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米德尔马契》是乔治·艾略特最受亲睐的小说,自从面世以来就一直受到批评家的赞誉。在小说文本中,乔治·艾略特运用了多种互文叙事手法建构小说,召唤着读者参与到文本的阐释中来。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和互文性理论,从互文的角度出发,致力于挖掘《米德尔马契》中的互文性因素,研究《米德尔马契》的互文叙事艺术。通过分析小说文本《米德尔马契》中的互文性,揭示这些互文手法是如何参与叙事,探究其在文本中的叙事功能和达到的叙事效果。 本文从五个部分展开对《米德尔马契》的互文叙事研究: 绪论部分通过梳理互文性概念的缘起与流变,分析互文对叙事的影响和意义;同时整理《米德尔马契》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对小说文本进行互文性研究的意义;第一章从小说的正文切入,剖析正文中涉及的互文现象,挖掘其中涉及的互文本。第二章从小说的副文本出发,参照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以小说中具有互文叙事特征的副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小说的序言、题记、尾声等副文本如何与正文本建立互文关系。第三章致力于分析正文和副文本互文叙事的功能和效果,并论述正文和副文本互文叙事功能和效果的异同。结语部分总结前文的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乔治·艾略特卓越的叙事技巧。
[Abstract]:George Eliot is the leading figure in the British literary field in the late Victorian period and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novelist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Her works are full of profound thoughts on human nature and life at the same time. She has also made many explorations and attempts on the forms of novels. "Middlemachy" is George Eliot's favorite novel, which has been praised by critics since it was published. George Eliot uses a variety of intertextual narrative techniques to construct the novel, calling read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This paper uses narratology theory and intertextuality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It is devoted to excavating the intertextuality factors in Middlemachy and studying the intertextuality of the intertextuality in the Middlemachy by analyzing the intertextuality in the text of the novel. It reveals how these intertextuals are involved in narration and explores their narrative functions and narrative effects in the text. In this paper, the intertextual narration of Middlemachy is studied in fiv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analyzes the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intertextuality on narrative by comb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tertextua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Middlemachy at home and abroad is summarize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textuality research on the text of the novel is expounded. The first chapter from the text of the novel, analyzes the intertextuality involved in the body of the phenomenon, mining the cross-text involved. The second chapter from the sub-text of the novel, referring to Genette's theory of auxiliary tex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face and inscription of the novel by taking the sub-text with intertextuality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hapter three is devoted to analyzing the function and effect of intertextuality narration between text and paraphrase. It also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he text and the paraphrase.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it reveals George Eliot's outstanding narrative skills.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彩;;自由·选择·责任·奉献——《织工马南传》之存在主义解读[J];飞天;2010年02期

2 辛西娅·奥兹克,徐匀;帕特玛瑟·佩蕾德[J];当代外国文学;2000年02期

3 唐淑敏;钱晓燕;;浅议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道德观——以《罗摩拉》为例[J];作家;2008年12期

4 袁翠珍;;乔治·艾略特伦理道德观的艺术表现[J];小说评论;2008年S2期

5 吴向东;;乔治·艾略特在中国——中国乔治·艾略特研究三十年回顾[J];作家;2009年08期

6 金琼兰;;乔治·艾略特矛盾的女性主义观及其背景渊源[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娟;;从《织工马南》看乔治·艾略特的宗教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8 李静;;从《织工马南》看乔治·艾略特宗教观的蜕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刘迎红;;从《米德尔马契》看乔治·艾略特的女性伦理[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10 苏世芬;19世纪英国女性的代言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芬;;从《织工马南》看乔治·艾略特的辩证主义宗教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如敏;;解读《丹尼尔·德隆达》的实验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宋德发;;道德的相对性与历史性——解读《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伦理意蕴[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晓文;;西方女性文学的道德情境及其文化体认[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雷奕;;印象画:风起,她孤独地睡去[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萧萧;;跨界越位的后现代:以林德俊《乐善好诗》为例[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王永;;诗人传记:作为文学史的互文[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刘志红;;《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人物塑造的文内互文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学广;;形象文本中的“语—图”互文关系——以扬州八怪绘画为例[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费文明;;新中国宣传画叙事策略研究[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登岩;教授何必将互文说成歧视[N];江苏科技报;2009年

2 何冰凌;天上的星星不说话[N];光明日报;2008年

3 张燕玲;张冲的困境:杨争光的互文[N];文艺报;2010年

4 刘洋;胜而不骄 败而不怨[N];期货日报;2006年

5 成蹊;阅读小说的性别差异[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李彬彬;我国英美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新美;高剂量依坦西普改善银屑病疗效[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刘佳莹;“无知者”的“硬伤”[N];湖北日报;2000年

9 南开大学 刘俐俐;摄影文学的互文性与阐释空间[N];文艺报;2001年

10 黄梅;存一点自惭[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管志斌;语篇互文形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黄秋凤;文学作品中互文单位的翻译表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朱桃香;叙事理论视野中的迷宫文本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张U

本文编号:1415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15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1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