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飘》谈美国南方人价值观的转变
本文关键词:从《飘》谈美国南方人价值观的转变 出处:《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玛格丽特·米切尔通过《飘》讲述了南北战争后的社会变迁,这部作品通过通俗的语言以及鲜明的人物形象诠释了亘古的爱情、彰显了不屈服和敢于挑战的硬汉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最为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如同历史题材的作品一般对战后美国南方人的价值观转变做出了论述。本文以《飘》为研究对象,对《飘》中所体现出的美国南方人价值观的转变做出了分析与探讨。
[Abstract]:Margaret Mitchell was told by < > social change after the civil war, which works through simple language and vivid character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ternal love, highlighting the indomitable and dare to challenge the dauntless spirit, but also reflects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is works as history the theme of the works of general American southerners postwar values change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 > floa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floating embodied in the South American > valuestransformation mad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作者单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玛格丽特·米切尔将南北战争以及美国南方社会当做《飘》中故事的产生背景,对美国南美战争前后南方社会生活的面貌做出了阐述,因此,这部作品不仅具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将《飘》的故事背景选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不仅是由于战争题材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博;;《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形象赏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秦赤军;隋慧;;解读《飘》的女主人公思嘉[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年01期
3 万敏;;从《飘》看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命思考与女性意识[J];名作欣赏;2011年14期
4 莫菲菲;钟颖;;一个矛盾的灵魂——浅析《飘》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变化[J];科技信息;2011年34期
5 金中英;;《飘》中的爱与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6 韦建国;《飘》的社会轰动效应探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7 丁芸;《飘》的轰动效应探源[J];台州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8 李照冰;;《飘》中的女性价值观[J];考试周刊;2009年38期
9 顾韶阳,王丽艳;《飘》与妇女觉醒——《飘》中女性价值观浅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高丽;浅析《飘》的艺术魅力[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邱姣;;态度系统视角下《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点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王胡;诞生75年后,为什么政治不正确的《飘》仍然畅销[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 张孟媛;《飘》里的战争[N];光明日报;2011年
3 渤海大学 丛丽芝;《飘》中女主人公对婚姻的看法[N];山西青年报;2014年
4 莱楚;《飘》迎来第二部续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许丹红;《飘》:一朵恒久不衰的爱情之花[N];中国教师报;2006年
6 孙燕;有风吹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丽萍;《飘》在中美两国的接受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2 吴慧敏;《飘》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重写[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柳莺莺;女性主义视角下《飘》的解读[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4 彭白良;译介学视野下论《飘》在中国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颜哲;《飘》的语用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赫;《飘》中女性意识的觉醒[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睿;论《飘》中的生态女性意识[D];贵州大学;2009年
8 王芳芳;《飘》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覃丽娟;父权式压迫及其消解:《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曹佩红;《飘》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15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1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