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德莱塞思想矛盾性在《嘉莉妹妹》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8-01-15 16:21

  本文关键词:论德莱塞思想矛盾性在《嘉莉妹妹》中的体现 出处:《中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德莱塞 《嘉莉妹妹》 自然主义 女性观 矛盾性


【摘要】: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小说的黄金时代。西奥多·德莱塞既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出作家,也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在美国文学史上,他率先不带偏见地如实描写了美国城市生活。据此学界往往给德莱塞贴上自然主义或现实主义大师的标签。也就是说,他们过多的强调了德莱塞创作的共性,而缺少对其创作个性的研究。然而,用这种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德莱塞很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因为德莱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创作思想。即使是在同一时期,由于受主流意识形态和自身特殊经历的限制,他的思想也表现出极大的矛盾性。 《嘉莉妹妹》是德莱塞的处女作,作者思想的矛盾性在这部作品中也表现得最为明显。一方面他受当时盛行的自然主义思潮和女权运动的影响,在作品中不仅强调环境、本能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力图把嘉莉塑造成一个打破维多利亚时期家庭天使形象的新时代独立女性;另一方面,他拥有自己相对独立主体和特殊经历,充分肯定个人奋斗、自由意志作用的同时却无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对新女性革命力量的恐惧。本文以《嘉莉妹妹》为蓝本,重点分析作者自然主义和女性主义观点的矛盾性在作品中的体现及其产生的根源。 除引言和结论以外,本文主要由三章构成。第一章分析德莱塞自然主义观点的矛盾性,指出他既迷恋于自然主义的态度又对它抱有反感,《嘉莉妹妹》代表了唯心的自然主义和道德主义两者的融合。第二章指出德莱塞女性观的矛盾性,他始终徘徊在传统女性与新女性之间,对父权制的解构也是不完全的。第三章,分析导致德莱塞思想矛盾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指出主流意识形态及其特殊经历的双重影响最终导致其思想显现出巨大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Abstract]: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the golden age of American fiction. Theodore Dreiser is the firs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outstanding writers, but also the pioneer of modern fiction;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he was without prejudice to truthfully described the life in the city. According to the academic to Dreiser with naturalism or realism masters label. That is to say, they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creation of Dreiser's character, and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creative personality. However, with the single standard to evaluate Dreiser apparently powerless. Because Dreiser has a different creative thought in different periods. Even in the same period, due to the mainstream the ideology and its special experience, his thought also shows a great deal of contradictions.
< > Sister Carrie is Dreiser's first, contradiction of the writer's thoughts in this novel is the most evident. On the one hand he was the prevailing thought of naturalism and feminist movement, in the work environment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decisive role of instinct, and tries to Carrie shape into a new era of independent women break the Vitoria period family Angel image; on the other hand, he has his own independent subject and special experience, fully affirmed the personal struggle, free will but can not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ideas and the revolution of new women fear. This paper takes < Carrie > as a blueprint, focusing on root contradiction analysis of naturalism and feminist ideas embodied in the works and produce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analyzes Dreiser contradiction of naturalism, he pointed out that both obsessed with naturalistic way for its antipathy, "Sister Carrie > represents the fusion idealism of naturalism and moralism of both. The second chapter points out the contradiction of Dreiser's views on women, he always hovering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women and the new women, deconstruction of patriarchy is incomplete. The third chapter, analysis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ontradictions of Dreiser thought, pointed out that the dual influence of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special experience led to the idea of showing the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of the great.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小娟;;被悬置的女性成长——重读《萧萧》[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郝琳;难以构筑的“姐妹情谊”[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王隽;;浅谈卫慧小说的创作特点[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刘栋;“躯体写作”在女性诗学中的呈现[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吴少明;;解读《老人与海》的人文精神及现实意义——海明威思想与心理探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6 齐昂昆;;英雄主义的变迁——《红色英勇勋章》弗莱明的心路历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齐立梅;;当代中国女性“身体写作”现象反思——西苏身体写作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影响[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8 田祥斌;张世梅;;论勃朗特三姐妹的女权观[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曹书文;男权意识与女性话语的艺术整合——茅盾小说创作新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刘莉;论《熊》的小说技巧实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3 汪美琼;;《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的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汤瑶;;《蝇王》男权社会里被沉默的女性声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武沛;;徘徊于两性之间的美——解读艺术作品中“中性”身体的符号[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珂;;浪漫主义诗歌对新诗诗人及新诗诗体的影响[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陆兴忍;;后学语境下女性日常生活叙事话语权威的建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9 高鸿萍;;论变态心理在女性创作中的审美品格[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10 荒林;;郑敏诗歌:女性现代性文本[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沈敏;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佳;自我发现历程—《藻海无边》与《野草在歌唱》中的身份危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董礼扬;一个精制的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裴素华;从宗教的角度解读弗罗斯特诗中的困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廖礼艳;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角下德莱塞小说主题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9 黄必辉;从《帕梅拉》看塞缪尔·理查逊的女性观[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贾雪霞;“私人化写作”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9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29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