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当下“学院文学批评”的在场和立场问题

发布时间:2018-03-13 03:19

  本文选题:学院批评 切入点:在场 出处:《当代文坛》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院批评目前更多的是以一种负面的形象表现于人们的描述之中。当下学院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两方面:一是批评的不在场——不在文学之场,不在文学实践之场;二是批评者的无立场——无批判立场,无审美立场。因缘于此,重归文本,回归文学批评的批评现场,针对具体的对象,建构有效的交流平台,坚守批评者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评判立场和文学批评作为特殊审美活动的审美立场,也便成为了学院文学批评重塑自己社会形象的可能途径。
[Abstract]:Academic criticism is currently more of a negative image in the description of people. There are two main aspects of the current college literary criticism problems: one is the absence of Criticism -- not in the literary field, not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practice; two is the vertical field of critics without criticism, no aesthetic position. To evangelize, return to the text, literary criticism regression scen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object, establish a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dhere to the critics as a public intellectual social position and evalua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as a special aesthetic activity aesthetic stance, also will become possible ways to reshape their social image of literature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分类号】:I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小弘;;学院批评与知识分子身份[J];当代文坛;2010年04期

2 刘雪松;;学院批评的困境与进路之一种[J];当代文坛;2011年01期

3 赵勇;;学院批评的历史问题与现实困境[J];文艺研究;2008年02期

4 吕品田;;要高度重视文艺批评的立场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谭楚子;;何处寻觅精神家园:纸质印刷文本庋藏、传播与知识分子失语时代公共图书馆道义担当的可能向度[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年11期

2 谭楚子;;纸本庋藏——民智启蒙——道义担当:知识分子失语时代公共图书馆有所作为的可能向度[J];图书馆;2011年02期

3 张晓琴;;黑暗内部的闪电——论张清华的文学世界[J];文艺争鸣;2013年04期

4 李心峰;秦佩;;2014年三大文艺热点扫描[J];艺术评论;2015年04期

5 李心峰;秦佩;;2014年艺术学理论研究综述[J];艺术百家;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梦湖;期刊媒介与文学理论关系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康鹏;知识分子言说的媒介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睿;近三十年感悟式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梁辰曦;当前我国主流媒体媒介批评的话语实践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J];读书;1993年05期

2 杨健民;需要一种实业批评家[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4年01期

3 金岱;;当代文学批评:回眸与进路一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王宁;;论学院派批评[J];上海文学;1990年12期

5 吴亮;;底层手稿[J];上海文学;2006年01期

6 陈剑晖;;批评,,在新的审美座标上——全国青年评论家评论研讨会[J];天涯;1986年03期

7 南帆;;底层问题、学院及其他[J];天涯;2006年02期

8 南帆;90年代的“学院派”批评[J];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9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J];文学评论;1999年01期

10 赵勇;;批判精神的沉沦——中国当代文化批评病因之我见[J];文艺研究;2005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世诚,姚新勇;谁来进行文学批评?——关于文学批评文化化的分析[J];文艺争鸣;2000年02期

2 蔚蓝;因特网与文学批评[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6期

3 杨有山;试论《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观念鍌[J];江汉论坛;2003年04期

4 空草;“文学批评新术语”丛书[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1期

5 颜翔林;怀疑论与文学批评[J];文学评论;2003年01期

6 殷满堂;论刘勰文学批评的“文本”精神[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周晓燕;对于文学批评的批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欧孟红;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前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吴坚;文学批评殊途的无限魅力[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黄书泉;文学批评应回到常识中去[J];理论与创作;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志;;文学批评的批判品格:失落与寻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高明霞;;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古远清;;90年代的文学批评特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4 高楠;;走向解释的文学批评[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黄浩;;批评失语症——90年代文学批评把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高楠;;文学批评的问题场域[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7 於可训;;漫议文学批评的有效性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4)[C];2012年

8 余虹;;20世纪八九十年代澳门文学批评扫描[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9 黄念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10 王一川;;通向询构批评——当前文学批评的一种取向[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立国;文学批评之前瞻[N];河北日报;2001年

2 段崇轩;文学批评的“三分天下”[N];太原日报;2005年

3 邢建昌 井华茹;文学批评研究的崭新视角[N];文艺报;2000年

4 段崇轩;文学批评的“三分天下”及内在缺失[N];文艺报;2005年

5 范玉刚;文学批评失落了什么[N];学习时报;2004年

6 讷言;文学批评不是这样简单[N];太原日报;2006年

7 聂珍钊;文学批评的四个阶段及社会责任[N];学习时报;2006年

8 王尧;文学批评:在媒体与学院之间[N];人民日报;2008年

9 刘阳;文学批评何时打破“圈子”[N];人民日报;2008年

10 雷达;文学批评态势与更新之途[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3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青;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雪松;世纪之交的文学批评新潮[D];吉林大学;2009年

6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李春燕;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9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雍青;寻找一种言说的方式[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恒兴;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静;传媒文学批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王敏;怪异理论视角的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显硕;巴人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胡涛;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丽;论认识论与体验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8 周秋红;网络文学批评:现状及其走向[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晓燕;政治解冻与文学批评生命的获得[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婷;网络文学批评特征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04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604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