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诗歌中的自然生态美学思想探析
本文选题:劳伦斯 切入点:诗歌作品 出处:《语文建设》2015年2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劳伦斯诗歌作品中的自然生态美学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结合其具体的诗歌作品探析其中的自然生态美学思想,既有利于读者理解其诗歌作品的核心内容,又利于读者把握诗作深邃的主题。本文从劳伦斯诗作中的自然美学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劳伦斯表现方法和对其创作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阐释和说明。
[Abstract]:The thought of natural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Lawrence's poetic works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t is helpful for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core contents of Lawrence's poetic works by combining his specific poetic works with the natural ecological aesthetics. It is also helpful for readers to grasp the profound theme of the poems. This paper explains and explains the core contents of the ecological thought of natural aesthetics in Lawrence's poems, the methods of expression of Lawrence and the influence on his crea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吉林建筑大学;
【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批准号:GH14273)
【分类号】:I561.0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承玉;;浅析劳伦斯小说《虹》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2 罗志祥;王宁芳;;《恋爱中的女人》写作手法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3 赵峗;丁礼明;;解析《虹》的两性平衡艺术[J];长城;2009年10期
4 王东;;论劳伦斯诗歌的核心主题[J];长城;2010年06期
5 杨斌,吴格非;中国的劳伦斯研究述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6 杨斌;;劳伦斯作品在中国的翻译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孙欣;;浅析劳伦斯作品中的灵与肉的整合——以《虹》为例[J];大家;2010年07期
8 陈瑜明;;自然的呼唤 人性的回归——论劳伦斯《太阳》的自然生态主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珊珊;;黑色水墨画——《恋爱中的女人》之黑色欲望解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年01期
10 吴方;胡元江;齐悦;;论《儿子与情人》中的俄荻蒲斯情结及其社会根源[J];电影评介;2007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丁礼明;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陈娟;张爱玲与英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4 岳峰;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李晓岚;论劳伦斯小说的情感表现[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伦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淑丽;从《恋爱中的女人》解读劳伦斯的婚姻观[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玲;《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批评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盈;《金锁记》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性爱观的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淼;拉纳尼姆之梦:论劳伦斯小说《袋鼠》的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萨如拉;论《白孔雀》的二元思想[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何杰;男人·女人·自然·和谐[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8 李婷;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与曹禹的《雷雨》二者之对比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9 袁艺;回归大自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徐普平;人性的回归与工业文明[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程;;第四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会议综述[J];哲学动态;2008年06期
2 曾繁仁;;“生态美学”专题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鹿彬;;何谓“后浪漫主义生态美学”[J];长城;2010年06期
4 徐恒醇;生态美放谈——生态美学论纲[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10期
5 王玉兰;简论中国古代天道观对生态美学的启示[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刘恒健;论生态美学的本源性──生态美学:一种新视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吴承笃,徐瑾琪,叶莎莎;首届全国生态美学研讨会综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曾繁仁;试论生态美学[J];文艺研究;2002年05期
9 陈立群;生态美的命名与生态美学的建构[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10 仪平策;从现代人类学范式看生态美学研究[J];学术月刊;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繁仁;;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张德兴;;自然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庆本;;国外生态美学状况[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5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提纲[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皓;;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沉重话题[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9 曾繁仁;;走向更加深入和成熟的我国生态美学研究[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10 袁鼎生;;生态美学的学科建设[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汉儒 黄孝谋;广西民院“生态美学”绽放异彩[N];广西日报;2005年
2 吴承笃;生态美学的新译介[N];文艺报;2010年
3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潘一峰;打造产业人才生态美学高地[N];杭州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唐景莉;生态美学:注重人与自然整体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年
7 李晓林;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N];光明日报;2005年
8 王杰;生态美学研究领域上的独特声音[N];广西日报;2005年
9 万莲子 王琼;中国生态美学的意蕴[N];文艺报;2005年
10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2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翟鹏玉;对生与环进—花婆信仰中的壮族审美生发图式[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蓉;共生—生态美学的基点[D];扬州大学;2008年
2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4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婷;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6 秦明;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大学学科建设初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高春民;生态美学:一种新的美学形态[D];新疆大学;2008年
8 韩女子;高博斯特的生态美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李艳;生态美学:一种新的价值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党振峰;生态美学与当代人文精神的价值反思及其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28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628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