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与其他故事》中的地方与英格兰性
本文选题:地方 切入点:英格兰性 出处:《外国文学》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短篇小说集《英格兰与其他故事》围绕地方与英格兰性的关系这一主题,通过对蕴藏于英格兰地方的暴力创伤历史记忆的书写,解构了英格兰绿色、安宁的"乡村神话"和宏大历史叙事;通过讲述包括少数族裔在内的少数群体地方迁移的故事,用英格兰的差异多元现实解构了同质化的英格兰性。斯威夫特在阈限空间中找到当代英格兰性的典型地理,并用"普遍的人文主义"的文学叙事为英格兰人寻找新的归属感。
[Abstract]:The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England and other stories, revolves around the them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ce and England, deconstructing the green of England by writing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the violent trauma that exists in England. Tranquil "country myths" and grand historical narratives; by telling stories of local migration of minorities, including minorities, This paper deconstructs the homogenization of English by using the diverse and diverse reality of England. Swift finds out the typical geograph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in the threshold space and finds a new sense of belonging for the English people by the literary narration of "universal humanis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安徽工业大学2014校级青年项目“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小说中的地方悖论研究”(QS201422)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荣萱;;从美学角度阐释华兹华斯的诗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2 杨波;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美感意识之比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黄宗英;;“离经叛道”还是“创新意识”——罗伯特·弗罗斯特十四行诗《割草》的格律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黄宗英;;试评安妮·布雷兹特里特的“文化叛逆”[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方岩;民谣——英国文学的一份宝贵遗产[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袁思源;;雪莱的《西风颂》赏析[J];成才之路;2010年33期
7 任惠,褚茜;谈布莱克和艾略特意象运用的相似性[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尹付;;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现代主义手法的蕴涵与溯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7期
9 原卫国;;The stylistic analysis of the poem 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7期
10 黄宗英;“一个代表他自己的别人的声音”:约翰·贝里曼的抒情史诗《梦歌》[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马弦;和谐与秩序的诗化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陆钰明;多恩爱情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任树民;先秦两汉抒情文学的诗性特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龙瑞翠;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交融式”宗教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梅英;“新批评”诗歌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华勇;文化与焦虑:马修·阿诺德诗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妍爽;论九叶诗人郑敏的诗学观[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王玲玲;希尼诗中的“亲人”主题[D];河北大学;2011年
4 吴舞艳;柯勒律治文化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珊;《哈姆莱特》中的死亡意象与基督教观念[D];苏州大学;2011年
6 管建明;[D];安徽大学;2001年
7 宋蕾;诗歌意象与翻译[D];外交学院;2002年
8 何小荣;关联理论与英诗汉译——《西风颂》汉译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万平;布罗茨基的诗歌世界[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冯玉娟;[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38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63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