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中的权力动态
本文选题:《威尼斯商人》 切入点:法律 出处:《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因《威尼斯商人》中涉及了大量的跨文化交流,本论文旨在从三个角度(宗教、性取向和性别)三个角度、借助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理论来研究该剧本中的权力动态。论文以戏剧中的法律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夏洛克的审批合法与否来反映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不平等。《威尼斯商人》的改编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产生过极大危害性的版本,由此我们可以见得本剧的极大可塑性,因此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亚文化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今日,,我们更需要重新审视《威尼斯商人》,尤其是其中的权力关系,以确保可以得出一个最合适、对当今社会最有益的解读。
[Abstract]:As the Merchant of Venice involves a great deal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thesis aims to study the power dynamics in the play from three angles (religio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with the help of Michel Foucault's power theory.The thesis takes the law in the drama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nalyzes whether Shylock's approval is legal or not to reflect the conflict and inequality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Many of them have produced a very harmful version. From this we can see the great plasticity of the play. Therefore, as cross-cultural exchanges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subcultures strive for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today.We need to re-examine the Merchant of Venice, especially its power relationship, to ensure that it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and benef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oday's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61.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学明;Mandative Subjunctive 与 Putative Should 用法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2 喻立安,胡亮才;Should用法初探[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3 何明炎;Should和Would所表示的将来时间[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丁娴,林子;绝不放弃(英文)[J];Women of China;2001年05期
5 伍健;;虚拟式中should的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雷志敏;SHOULD与MUST的推测性语义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胡蓉;Should一词的省略用法探源[J];大理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张以民;孙鲁娟;;妙用Thereby,避免中国式英语[J];海外英语;2011年01期
9 ;洋话开口说[J];21世纪;2005年01期
10 刘华;;我国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使用SHOULD和MUST的情况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The Inheritance and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s:Responsibility,Concern and Action for the Youth[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青年的责任与行动”学生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Tetsurou Shimizu;;跨太平洋伙伴合作关系与亚洲未来(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Charles J.Russo;;世界城市中的儿童教育权利:新的情况、反思和建议(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Derivation of Iterative Estim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olored Noise[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5 冯象;;法律文明面对腐败呆账(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6 贺琳;王妍;;Language Testing:An Analysis of One Oral Test Battery at Tertiary Level[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7 Vincent Mosco;;理解新媒介:从神话到政治经济学(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Ikuo Abe;;奥林匹克主义的理想与学校教育:鼓励学生热情的尝试(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A Typical TV Audience Rating Model and Its Competition Dynamics Analysis[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10 田辰山;;文明演进的辩证法[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刊记者 杨泽仪;天津民园体育场何以迎接奥运会[N];市场报;2002年
2 李晓慧 杨鸿;Audit planning[N];中国财经报;2002年
3 李晓慧 杨鸿;CAP's responsibility[N];中国财经报;2002年
4 李晓慧 杨鸿;Accepting audit engagement[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李晓慧 杨鸿;Custody and confidentiality of audit working paper[N];中国财经报;2003年
6 ;IT新词集锦木子石(275)[N];计算机世界;2000年
7 西贝;让电脑上的座右铭鞭策你[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8 ;奥运:一个需要法律支撑的产业 Olympic Games: An Industry in Need of Legal Support[N];经济日报;2002年
9 郑昊霞;法律支撑:一个深刻的奥运话题 Legal Support: An Profound Olympic Topic[N];经济日报;2002年
10 易水(426);新词集锦[N];计算机世界;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雅琳;从“间离效果”看品特戏剧中非现实的现实性[D];复旦大学;2010年
2 陈静;压制、惩罚、异化:狄更斯主要作品中的空间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党江舟;中国传统讼师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凌建娥;论苏珊·格拉斯佩尔戏剧的艺术愿景[D];南京大学;2011年
5 魏小梅;绘画、诗歌、戏剧:伍尔夫现代主义小说的综合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邓天中;空间视阈下的海明威老年角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涂家金;英语论辩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石云龙;库切小说“他者”多维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孙畅;真实的存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孙畅;真实的存在—爱德华·阿尔比戏剧中的幻想主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峰;《威尼斯商人》中的权力动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徐结平;传统架构下的现代重建—论《推销员这死》的传统性与现代性[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宋元菁;论《威尼斯商人》及《窦娥冤》的法律主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钟群;交替传译中的心理调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林庚福;《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修辞叙事[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6 荆康宁;《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的后现代仪式表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张胜楠;从“疯女人”到“雌雄同体”—用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伍尔芙笔下的配角[D];海南大学;2012年
8 刘晓静;走向完美和谐的紫色[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肖雪;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析[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曾颜;[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16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71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