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精神分析理论对茨威格小说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03 05:00

  本文选题:茨威格作品 + 精神分析学说 ; 参考:《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S2期


【摘要】:弗洛伊德指出,人类的精神活动大部分是潜意识的,虽是那些个人看不见的思想和欲望却影响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就是性欲,性冲动是人们做出每一次行为的原动力,也是造成精神疾病的重要起因。精神分析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方法。茨威格的一些小说是带有精神分析印记的,主人公是一些囿于某种单一思想而不能自拔的人,潜意识里的被压抑的欲望是激发激情的主要力量。
[Abstract]:Freud pointed out that most of human spiritual activity is subconscious, although it is the thoughts and desires that are invisible to the individual that affect th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 the pent-up desire of the subconscious is the sexual desire. Sexual impulse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every action,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ause of mental illness. Psychoanalysis is a treatment for neurotic disorder. Some of Zweig's novels are marked by psychoanalysis. The protagonists are some people who cannot extricate themselves because of a single thought. The subconscious pent-up desire is the main force to stimulate passion.
【作者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规划基金项目(WGW1318)
【分类号】:I52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青;;斯·茨威格作品在中国内地的译介[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 袁萍;;茨威格小说中的三种情爱[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3 万向红;;试析茨威格的心理历程[J];文学教育(上);2007年07期

4 涂琳琳;;激情中的自由——茨威格的“白日梦”——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说起[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5 李嫒;马佳;;经由爱,成于爱——试从茨威格笔下女性形象看其人道主义理想[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5期

6 王升;;论茨威格小说中的激情描写[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7 张晓青;;斯·茨威格自杀解读在中国[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谢寒星;;暗夜之烛——论茨威格的人道主义理想与他笔下的女性形象[J];语文建设;2013年21期

9 张玉书;茨威格与弗洛伊德[J];国外文学;1986年04期

10 王鹤;;茨威格式的洞幽烛微[J];四川文学;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锋;;“最美”的真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英(北京大学);小说之外的茨威格[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2 刘晓南;带上地图再旅行[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张玉书邋钟华;伟大心灵的岁月回响[N];文学报;2007年

4 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 张玉书;斯台芬·茨威格:“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财富”[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贝天祺;茨威格自尽前想说[N];中国邮政报;2004年

6 张增兰;灵魂的猎者[N];西安日报;2000年

7 晓燕;他让高尔基哭了[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沉静如水;恐惧比惩罚还要坏[N];检察日报;2014年

9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有关群体性狂热[N];经济观察报;2011年

10 傅小平;“爱”如琴弦[N];文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晓青;斯·茨威格在中国(1949年-2005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懿;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琴;心理探索的大师——茨威格[D];苏州大学;2004年

3 薛瑛;茨威格自我“身份认同”问题之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敏;茨威格小说中的心灵密码[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丁露;茨威格小说女性“畸零人”的生命意蕴探析[D];江南大学;2011年

6 冷燕丹;茨威格小说的弗洛姆式解读[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慧涛;论茨威格创作中的犹太意识[D];湖南大学;2012年

8 刘合利;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中的伦理观[D];河南大学;2013年

9 郭春兰;茨威格小说的心理世界[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杨静静;茨威格:中国现代精神史的一面镜子[D];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37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837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4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