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隐含作者与厌女情结
本文选题:隐含作者 + 厌女情节 ; 参考:《高教学刊》2015年20期
【摘要】:隐含作者是西方叙事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于文本里作者的"第二自我",在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隐含作者的女性观相当的保守甚至是带有偏见和刻意"妖魔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以及人们的思想状态。
[Abstract]:Implicit author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western narratology, which exists in the author's "second self" in an implicit way in F. Scott 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 The author's view of women is quite conservative and even biased and deliberately demonized, which to some extent reflect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20s and the state of people's thinking.
【作者单位】: 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宁夏师范学院2013年校级项目研究之成果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延龙;;叙述的缝合与裂隙:《一桶白葡萄酒》无意识主体的想象图景[J];外国语言文学;2014年01期
2 王纬纬;;自我意识叙述——从《多少恨》的情节看张爱玲的通俗文学意识[J];才智;2014年09期
3 史思谦;;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大法官》的数个诗学特征[J];俄语学习;2014年05期
4 范荣;;音乐——杜拉斯写作的另一种语言[J];法国研究;2014年03期
5 谢丽;;《劝导》的叙述视角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年04期
6 刘丽;;经典叙事学及其发展路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11期
7 邓若P;;屏媒时代影像互动叙事的概念范畴与潜力环节[J];电影艺术;2014年06期
8 黄伦生;;叙事研究的民间文化拓展——叙事理论发展的另一个踪迹[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9 白延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空间叙事手法[J];安顺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10 徐晓杰;;空间设置:萧红对鲁迅的继承与创新——以《阿Q正传》《呼兰河传》为视角[J];北方论丛;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费文明;;新中国宣传画叙事策略研究[A];美术学研究(第3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卢普玲;人物与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家勤;英语演讲修辞性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6 袁靖;庞德《诗经》译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王红;汉译佛经叙事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傅钱余;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赵博;流变中的犹太意识—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陈毓飞;身体、知识、叙事—《金瓶梅词话》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瑛;论吕新小说的叙述策略[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李心电;旋转的陀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继贵;《盲刺客》的叙事艺术[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徐莎莎;译者“前见”的有效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陈蓉蓉;叙述评论和意识形态—《大海》和《我父亲的梦想》的比较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6 孟祥莲;《呼啸山庄》叙事时间策略对文本意蕴生成的独特作用[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扈瑞芬;恶魔有无真情?[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8 韩瑶;寓言体小说体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唐;猫头鹰的暗夜歌唱[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吴潇岚;中国儿童互动图画书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佘向军;“隐含作者”与艺术人格——对“隐含作者”的再认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9期
2 张鹏华;潘一;;《早秋》中的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罗晓蓉;;叙述者、隐含作者以及叙述者的可靠性问题[J];文教资料;2006年19期
4 林树明;;“意图谬误说”与性别创作主体[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张玉娟;忧伤的灵魂——论孙犁小说创作的心理因素[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J];;年期
,本文编号:1838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838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