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女性与自然:《奥兰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8-06-05 21:41

  本文选题:生态女性主义 + 他者 ; 参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派作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芙通常被看作女性主义作家,其作品中的生态部分往往被忽略了。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作为批判的主要理论框架,对《奥兰多》中女性和自然的主题展开研究,,揭示书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本文首先分析《奥兰多》中体现出的女性和自然在父权制社会中受到压迫的现象,并进而分析文中女性和自然对等的体现。然后分析“他者”视角是如何帮助奥兰多推翻对于女性和生态的压迫。最后,根据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分析《奥兰多》中两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是如何达到和谐的,并分析女性和自然反抗的相似性。 研究表明,伍尔芙从根本上反对女性和自然的对等,虽然了解这种对等关系也可以为女性提供更大自由的可能。这也表明伍尔芙是社会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的先驱。本文认为书中男/女以及人/自然的二元对立最终得到消解,并达成了彼此的和谐,这反映出生态女性主义的目标。其中,奥兰多的易装以解构男女二元对立呼应了生态女性主义对于两性建构的批判态度。而奥兰多与自然特别是与橡树形成的亲密联系呼应了生态女性主义对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的观点,此外,书中自然的本身的声音和主体性也受到了尊重。
[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dernist wri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Virginia? Woolf is usually regarded as a feminist writer, whose ecological parts are often neglected. Using eco-feminism as the main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riticis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emes of women and nature in Orlando and reveals the thought of eco-feminism in the book.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that women and nature are oppressed in patriarchal society in Orlando,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flection of equality between women and nature. Then analyze how the "other" perspective helps Orlando overthrow oppression of women and ecolog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thought of ecological femin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sexes and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Orlando,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female and nature resistanc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Woolf is fundamentally opposed to female and natural parity, although understanding such reciprocity also offers women greater freedom. This also shows that Woolf is a pioneer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feminism.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ualistic antagonism of man / woman and man / nature in the book is finally eliminated and harmonious with each other, which reflects the goal of ecological feminism. Among them, Orlando's transfiguration deconstructs the binary antagonism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response to the critical attitude of ecological feminism towards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lando and nature, especially with oak tree, echoes the view of ecological feminism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addition, the voice and subjectivity of nature itself are respected in the book.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6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建;;《奥兰多》:异装/混装与性别及性别身份[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沈芸;;双性同体:女性主义自我探索的理想之路 解析女性主义电影《美丽佳人奥兰多》[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刘蕾;;奥兰多·布鲁姆PK马特·达蒙[J];电影;2007年11期

4 李一曼;;去莎翁故乡看戏剧[J];青岛文学;2010年03期

5 骆敏;;《奥兰多》——伍尔夫心理自传的狂欢[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9期

6 余思齐;;弗吉尼亚·伍尔夫《奥兰多》中的叙事结构和时间序列[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0期

7 游佳;;由《奥兰多》看伍尔夫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倾向[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奥兰多大娃娃鱼[J];当代体育;1996年03期

9 ;我从来都不感到满足——麦格雷迪的明星之路[J];Reading and Composition(Senior High)(English);2009年Z2期

10 奥尼尔;;大鲨鱼 奥尼尔自传节选(完结版)[J];当代体育;2006年4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彭大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若干进展[A];海南省第二届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宋海东;;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症治疗进展[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荣五;;不织布在农业上之应用[A];全国非织材料在农业领域应用推广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向红;;各国QA组织及全球QA会议介绍[A];第一届全国毒理研究质量保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雷杰;;美国鲍宾展览会技术考察报告[A];二十一世纪缝制设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所课题组;;建设中国西部影视城 发展高科技文化旅游[A];2003年陕西经济社会蓝皮书——陕西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设[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薇;奥兰多 给爱打扮的男人[N];中国服饰报;2010年

2 江晓原;Orlando:关于永生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刘海昕;奥兰多:旅游会展写繁荣[N];经济日报;2004年

4 赵保国;美奥兰多工业地产市场凸现生机[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5 赵保国;奥兰多:工业地产市场异常繁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记者 俞家骅;上海又将崛起一座珠宝名品城[N];中国黄金报;2006年

7 刘宗明;全新奥兰多欲领购物新时尚[N];乐山日报;2005年

8 财经女作家 沈威风;机会是跌出来的[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9 扈建华;麦蒂只想助推火箭[N];中国体育报;2006年

10 张云中;美国两州来华推广美式度假生活[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綦亮;弗·伍尔夫小说中的民族身份认同主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赵中华;区域旅游的交通组织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潘建;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章颜;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丹;《奥兰多》——超越性别,走向自由[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雅莉;合法入侵:《奥兰多》中的追寻母题[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张安琪;论女性与自然:《奥兰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4 崔琦超;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理想在奥兰多身上的体现[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姗姗;浅析《奥兰多》中超越性别的爱恋—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式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可可;无限自我:《奥兰多》中的双性同体表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佳妮;《奥兰多》中文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徐桂艳;对《奥兰多》中“双性共体”思想的女性主义解读[D];山东大学;2005年

9 郑炜丽;“双性同体”与弗吉尼亚·伍尔夫[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丁美杰;《莫里斯》和《奥兰多》中的酷儿形象[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83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83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3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