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上的春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本文选题:菜单上的春天 + 蒲公英女性 ; 参考:《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摘要】:以《菜单上的春天》为研究案例,立足于生态环境主义和女性主义双重视角,剖析蕴含其中的生态女性主义特质,探寻作为受制身份的女性与生态环境同作为"他者"存在的内在可归属性,解构与"菲勒斯"社会的固有对峙性,以期为实现两性和谐及主客观世界的共荣发展找到解决途径。
[Abstract]:Taking Spring on the menu as a case study, based on the dual perspectives of eco-environmentalism and femin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feminism contained in i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herent reducible attributes of the existence of wome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the "other" and deconstructs the inherent confrontation with the "Philus" society in order to find a solu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sexes and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world.
【作者单位】: 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1jytq184)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锐;;不做“房间里的天使”——浅析《爱玛》中蕴含的女性主义意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2 徐锐;;春天不再寂静 女性不再失语——浅析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心宇;浅析《李尔王》中的悖论与反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杨春;契诃夫小说的现代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崔玉娥;王桂环;;《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4 王延;;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西方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重要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侯静;;浅析简爱与爱德娜的婚姻、爱情、自由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杜荣;;论安娜和海斯特·白兰人物形象的精神深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朱文瑞;;从信仰观浅谈《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杜吉萍;;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析美国影片《惊魂记》的人物诺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吴琳;;陈忠实文艺思想与20世纪中国当代文艺思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孔夏秋;;《包法利夫人》与《安娜·卡列宁娜》中婚外恋爱情模式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平;;“文本”与“人”的歧途——“新批评”与八十年代“文学本体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段娅;;论社会学批评的人本主义——评析戈德曼和齐马对社会学批评的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崔柯;;从两个动力看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创新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寇建梅;;浅谈郭敬明小说风格[A];2013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金梅;;西方解释学批评的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4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6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惠;“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爱侠;右派形象与作家心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万雪梅;美在爱和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千;自然·女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倩;论狄更斯《圣诞赞歌》的浪漫主义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妮;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及其深化[D];西北大学;2010年
4 王佳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杨凤娟;《时时刻刻》与《达洛卫夫人》之互文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解直锋;希腊罗马神话对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影响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菲;德里克后殖民批评理论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傅贵玲;从神话原型批评视角看伊莎贝尔·阿切尔的成长[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程超;论王朔小说中的“我”[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莉;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04年05期
2 徐锐;;不做“房间里的天使”——浅析《爱玛》中蕴含的女性主义意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桂霞;;《橡树的部落》生态内涵的解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2009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009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