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朴婉绪长篇小说《非常久远的玩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1 01:54

  本文选题:朴婉绪 + 《非常久远的玩笑》 ; 参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作为韩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朴婉绪在创作中非常注重社会问题和时代特点,她的作品往往展示了处于时代变化历程中的社会面貌,并揭露存在的各种问题。朴婉绪笔锋尖锐,在揭露社会现实问题的时候多是一针见血式的,同时,她的作品也不乏清新隽永、细腻周至的特点。《非常久远的玩笑》是朴婉绪2000年发表的作品,它形象地描绘了现实社会中,在金钱至上以及家长制的双重作用下,各阶层人民扭曲的生存样式。通过分析作品,发现其反映的现实问题也是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并且值得我们深思的主流问题,具有着现实意义。与此同时,也发现这部作品体现了朴婉绪一贯的语言风格以及鲜明的创作技巧。因此,可以说无论是在主题上,还是在文体上,《非常久远的玩笑》都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作品。为了突出作品的立体感、整体性以及重点性,,本文分别从主题的角度和文体的角度,针对其中的典型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本文运用社会文化批评、女性主义批评以及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对《非常久远的玩笑》中所揭露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及文体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第一章提出研究目的,并说明了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第二章对作家朴婉绪的生涯和作品世界,以及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归纳,为后两章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第三章主要以社会文化批评理论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基础,从主题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作品中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审视分析作品中展现的不同阶层的生活样式,控诉物质主义社会所带来的扭曲的生存态度,揭示人们在过度追求金钱和权利的过程中变得现实而又冷漠,甚至有人被迫完全丧失自我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的女性的生活样貌,揭示了家长制的存在,并且批判了家长制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同时为了强调女性自我意识解放的重要性,本章对在家长制下女性被动受害与主动受害进行了区分。可以看出,女性的解放更需要女性有意识地克服根深蒂固的迂腐思想。第四章从文体的角度分析了作品中突出的特点。利用结构主义批评理论深入分析了其二元对立结构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二元对立结构的分析,强调发现对立要素间本质的关系,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体意识,并且可以看出,二元对立结构也有助于编织作品的故事情节。此外,本文还就极具有朴婉绪个人特色的独白体展开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作者利用书信、设问、反问、自问自答等形式来表现小说人物的回想、心境和评述,这样既增添了独白体的魅力,也缩小了和读者间的距离,更易获取读者的共鸣。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作品。 除此之外,本文还注重研究的创新性。首先,《非常久远的玩笑》作为朴婉绪晚年的作品,目前国内对其研究尚处空白,而且这部作品在国内已有中文译本,因此笔者选定该作品进行研究,希望本文可以为韩国优秀小说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其次,本文是从作品的主题和文体两个角度选取作品中典型的特征进行分析,这有利于立体化地凸显作品的主要思想,确保读者能够整体而有重点地把握作品。再次,在文体特征研究上,本文运用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模式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对作品中的二元对立要素进行了创新型的分析和研究。运用图表形式,从人物和事件两个层面,提炼出作品中抽象的本质对立关系,这也有利于把握作品的实质。 本文通过对朴婉绪长篇小说《非常久远的玩笑》这部作品,在主题表达以及文体特征两方面有突出、有重点的深入分析,把这部作品立体化,从而凸显朴婉绪作品的特点,并且揭示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根源所在。希望本文以多元创新的方法可以为朴婉绪的小说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Abstract]:As a famous contemporary female writer in Korea , Ms . Park devoted much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problem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 Her works often show the social appearance in the course of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and reveal the various problems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author uses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ism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male passive victimization and the active victimization .

In addition ,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novative nature of the study . Firstly , the author makes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orean excellent novels in China ,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stereoscopic display of the main ideas of the works and to make sure the readers can master the works . Secondly , in the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 this paper makes a crea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binary opposition elements in the works .

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makes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novel research of Park Wanxu by means of multi - innov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312.6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延飞;;现代小品文的文体特征及文体价值[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段春明;刘继安;史修媛;;商务英语文体特点和英语商务报告写作[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3 张翠爱;;试论唐宋词的魅力[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李娜;;科技论文摘要翻译原则与方法的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李玮;;美国俚语的文体特征[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陆山花;苏兆龙;;试论《春明外史》的文体特征[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王华丽;;试析趣味手机文本短信的文体特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1期

8 万正发;;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9 胡燕;;晋唐书帖文学审美特征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刘斌;;解读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文体特征[J];文教资料;2009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洪伟;;博客写作的类型与文体特征探析[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唐元;;章句学与两汉儒学风向[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刘谦功;;《左传》叙事艺术新探[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4 王玉平;高菲;;商务英语的词语特点及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金山;;关于日本企业经营理念的汉译问题探讨[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裴振霞;;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的语法隐喻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廖广莉;;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作品中轻声词的频率效应研究[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蒲珊珊;;语域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步红;;不要把自由选择文体,当成不要文体[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刘晓翠;;文人风骨的自在行吟——论邵燕祥打油诗中的讽刺作品[A];邵燕祥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进;创新与象征[N];安徽日报;2004年

2 高深;散文到底长得什么样?[N];北京日报;2003年

3 郑敏;杂文和类杂文[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郑敏;也谈本体杂文[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何满子;杂文艺术是庄严的[N];中国文化报;2004年

6 孙海洋 郭建勋;古代文学文体研究学术讨论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4年

7 丁放;中国韵文学研究的新进展[N];光明日报;2005年

8 姚莉莉;高考作文四步走[N];海南日报;2005年

9 傅璇琮;沟通古今说韵文[N];湖南日报;2004年

10 赵昂;还缺少点什么[N];人民公安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伏俊连;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于善志;中国学生英语句式发展风格研究——从显性标注到可选标注[D];河南大学;2004年

3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4 吕双伟;清代骈文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张石川;白朴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韩蕊;从文学的书信到书信的文学[D];吉林大学;2007年

7 段立超;上古“颂类”文学精神及其体类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sチ

本文编号:2046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046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