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辞性叙事研究角度重审《洛丽塔》中的不可靠叙述
[Abstract]:The study of unreliable narration in Nabokov's famous book Lolita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critics at home and abroad. According to James Fellen's theory of rhetorical research, Humbert, the protagonist of the novel, has the dual functions of character and narration at the same time, so it is only from the argument that Humbert's identity as a character in Lolita is not reliable. It is not enough to fully explain the unreliable narration in the text from the narrative discourse level, so relying on Fellen's three-axis theory on unreliable narration, it explains the unreliable characteristics of Lolita's novel at the narrative level.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
【基金】:2015年浙江省外文协会专题研究一般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号ZWYR2015046消解与重构——纳博科夫《洛丽塔》叙事聚焦研究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丹;;何为“不可靠叙述”?[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邱静娟;;《绝望》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程秀峰;;爱伦·坡作品后现代性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陈玉洁;;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王小艳;;《红楼梦》不可靠叙述特征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孙爱萍;;寻找失去的时间——浅析《洛莉塔》中的时间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王琼;;谁说“虚构”不是“真”?——浅析纳博科夫的“虚构真实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潘海军;;规约语境与审美变异——简评叶兆言抗战系列小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曾玲琴;张亮;;追寻禅意的人生和艺术的自由——评杰罗姆·大卫·赛林格的小说《西摩:小传》[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6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7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陈芳;聚焦研究—多重叙事媒介中的聚焦呈现[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申丹;选择性全知、人物有限视角与潜藏文本——重读曼斯菲尔德的《唱歌课》[J];外国文学;2005年06期
2 申丹;;关于西方叙事理论新进展的思考——评国际上首部《叙事理论指南》[J];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3 王杰红;作者、读者与文本动力学——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的方法论诠释[J];国外文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必武;评纳伯科夫的《洛丽塔》[J];宿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张薇;《洛丽塔》的叙事奥秘[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3 朱晓轩;;《洛丽塔》的醉生梦死[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4 罗桂保,梁延守;浅谈《洛丽塔》中的巧合[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1期
5 蔡莉莉;;《洛丽塔》:迷失在欲望与时间中的永恒悲剧[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6 颜丙香;;感受“审美狂喜”——论小说《洛丽塔》的语言魅力[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王珏纯;;《洛丽塔》中的“失衡”与“失协”模式[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张媛媛;刘伟;;浅析《洛丽塔》的元虚构特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5期
9 颜丙香;;发现的愉悦——小说《洛丽塔》的侦探特征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汪小玲;;论《洛丽塔》的叙事策略与隐含作者的建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端传妹;;《洛丽塔》:多棱镜下的人性[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彭国栋;;《洛丽塔》的后现代道德反讽[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家燕;;醉心于操纵语言的魔术师——试论纳博科夫的语言技巧在《洛丽塔》中的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郑敏宇;;从《洛丽塔》的自译本反观纳博科夫的翻译观[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刘颖;《洛丽塔》营销背后的“编功”[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王昌隆;在德黑兰读《洛丽塔》[N];经济观察报;2004年
3 史国强邋孙福广;《洛丽塔》的三个译本[N];辽宁日报;2007年
4 赵武平;完整再现原著风貌[N];人民日报;2006年
5 查尔斯·麦格拉斯;悠悠50载,,《洛丽塔》惊心依旧[N];文学报;2006年
6 孙小美;做书也讲究原生态[N];中国邮政报;2006年
7 江晓原 程巍;《洛丽塔》:在文学与道德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郑际根;《洛丽塔》创造了永恒[N];文艺报;2006年
9 熊哲宏;纳博科夫《洛丽塔》的“圈套”[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曲春景;贴着灵魂的叙述[N];河南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鹏;《洛丽塔》中的叙事策略解读[D];中北大学;2011年
2 谭(王莹);《洛丽塔》的艺术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雪峰;结构主义视角下的《洛丽塔》[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莉莎;《洛丽塔》的叙事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秀芬;从后现代语境看《洛丽塔》的“不确定性”特征[D];南昌大学;2007年
6 张媛媛;《洛丽塔》的元虚构性质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孟娇;《洛丽塔》修辞性叙事策略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戴桂梅;《洛丽塔》文学改编电影的审美之维[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9 封小林;论《洛丽塔》中的对话模式[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韩奕萍;法庭审判进程在《洛丽塔》叙事结构中的构建作用[D];鲁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28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22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