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殖民地时期韩国小说中的他者形象——以同伴者作家的小说为中心
[Abstract]:South Korea became a Japanese colony from 1910 to 1945, intellectuals were constantly involved in the contradictions of tradition and civilization, colonial rule and nationalism, individual and social community, etc.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history and times, they gradually become alienated and estranged from the society and become the "other" without identity or identity. Taking the colonial rule of Japan over Korea as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ovels of Korean companion writers, such as Lee Hsiao-shih, Yu Zhenwu, Tsai Wan-zhi and Li Wuying, and reveals the colonization and colonization of peer writers by deconstructing the image of the other in the tex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writer's position and opinion on the "o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ther" and "self", and "subject" under the confusion and confusion of imperialist expansion and the awakening of socialist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韩语系;
【分类号】:I312.6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汪杨;“飘”年代的女性物语——对林白小说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4 刘瑞瑞;王广华;;徐志摩笔下的英国形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孙妮;;V.S.奈保尔《模仿者》的多重主题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褚蓓娟;;海勒笔下的女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李红;张景华;;形象学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杨媛;;虚构与想象——论谭恩美《灵感女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9 郭丹;;漂泊在失忆之城里的“外省人”——从“外省人”的写作身份比较朱天心、林白的小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王均萍;;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勇;;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赵勇;;学者上电视与知识分子的缺席——以《百家讲坛》为例[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5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6 林铁;;媒介知识分子:公共性与议程设置[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贤君;;利用基督征服世界——美国对华宣教运动中的殖民主义思潮及其流变[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陆克寒;;瞿秋白“苏俄形象”的跨文化建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新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9 白草;;张承志视野中的鲁迅形象[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丁国旗;;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的理论思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62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36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