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奥威尔的反极权抗争
发布时间:2019-07-18 14:43
【摘要】:奥威尔(1903—1950)是英国20世纪文坛奇才,他的代表作《1984》是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区别于其它两部作品,《1984》的进步之处在于奥威尔更加有意地表现了极权主义的“精神谋杀”,这使得《1984》这部作品比起《我们》和《美丽新世界》阅读起来似乎更加地“恐怖”。奥威尔特别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政治有了更为深刻的洞察力,他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进行着自我反思,同时在他的创作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他对笼罩在20世纪人类头顶上的极权主义威胁的深深担忧。 奥威尔对极权主义的认识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的“经验”,在这些“经验”中,奥威尔也逐渐认识到,这是一个孤独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和谎言,任何试图去和外界取得联系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在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中,保持个体的孤独似乎才是唯一的自救之道。 出于外在环境的制约和作者个人意识的选择,奥威尔在创作《1984》时,采用了一种隐微式的写作策略,这种写作策略用斯特劳斯的话来说是一种高贵的谎言。奥威尔用隐晦的文字表达着他对极权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撇开《1984》的一些细微末节的情节和叙述,我们能够发现一个作者真正希望读者去发掘的未知领域。 奥威尔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从他的作品中,从他的主人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反极权主义斗士的作家形象。尽管《1984》中所有的抗争都失败了,但是我们并不能说这些行为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们彰显的是人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今天的世界依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61.074
本文编号:2515926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蒙;;反面乌托邦的启示[J];读书;1989年03期
2 王小梅;从《通往维根码头之路》看奥威尔的政治观[J];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3 李锋;;当代西方的奥威尔研究与批评[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6期
4 丁帆;;文学艺术的暴力与现代乌托邦的反思——以约翰·凯里《知识分子与大众》为案例(上)[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4期
5 田俊武,王庆勇;从天堂到地狱——论乌托邦文学在英国的发展与嬗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翁路;语言的囚笼——《一九八四》中极权主义的语言力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许卉艳;;奥威尔《一九八四》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J];名作欣赏;2011年05期
8 陈勇;;新世纪以来西方奥威尔研究综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9 许卉艳;;奥威尔《动物农庄》在中国大陆的翻译出版与展望[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10 肖丽华;;保护语言 保护我们的家园——读奥威尔《一九八四》[J];世界文化;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515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15926.html